#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守护林海的“千里眼”

朱容颉
2020-12-22
1486
      辛宏睿是吉文林业局有限公司吉峰林场的森林防火瞭望员。他所在的四十八大岭中心瞭望塔,是连接周边各个林场火情汇报信号中转站。他与这片林海相守相伴15年,他所负责的观测地域连续12年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
  辛宏睿经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用15年的坚守对自己的信念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为了守着这份信念,他已记不清错过了多少与家人的团聚。“又要走了,这一去又是一个月。”妻子埋怨着,辛宏睿只是嘿嘿一笑,其实他何尝不想多陪陪爱人,多看看孩子。但是当他爬上了这座日夜相伴的大山,一路观赏着野花,轻抚着小草,拍打着大树,他笑了,这些他日夜守候的不也是他的孩子、他的家人吗!他心中早已决定,要把这份工作做一辈子,直到他退休,直到他爬不动那巍峨的大山。
  一次上山,因山路崎岖,一路踉跄地行走,一不小心被树枝绊了一下脚,包里的馒头、咸菜、腌菜、干菜等食物散了一地。他爬起来笑着说:“淘气的孩子,你把我的干粮摔了还能吃,别把我的对讲机摔坏了,那我可要生你的气了。”在他看来,最为重要的永远是这部实时报告火情的对讲机。在望期间,咸菜疙瘩、腌酸菜、腌韭菜、腌芥菜等各种腌制的菜是他经常吃的菜。每隔半个月从家里带上一次蔬菜,有时天气太热,储存不好,饭菜变霉了,这些都是常事。条件艰苦,他并不在意,在他看来眼前的这片林海能一直被他保护着,不被破坏,他觉得付出一切都值得。
  自2006年3月至今,54岁的他早已习惯在负重登山后马上趁着天还没黑之前“取水”。“取水”需要到一里地外,不是泥泞的陡坡,就是冰雪铺成的窄路,有时遇上雨雪天气,只能喝雨水和雪水,做饭、喝水、洗衣服、洗脸都要计划用水。每到冬季,必不可少的就是扛烧柴,一趟40多分钟,一天得扛上三、四次才够一天的取暖用火。
  因为进入防火期每天晚上得瞭望四五次,所以辛宏睿整个防火期都睡不了一个安稳觉。从零上30℃的高温到零下20℃的严寒,每年他都要经受冰与火的考验。特别是在防火紧要期,有时要在20多米高的铁塔上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并且每隔一小时汇报一次瞭望情况。
  若想做一名优秀的瞭望员,就要对生态功能区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沟沟岔岔、林相河流都了如指掌。从做瞭望员起,辛宏睿就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看地形图等方面有些吃力,他就拿着地形图走遍辖区的沟沟坎坎,并在图上标注,慢慢地脑海中就有了立体的地形图,辖区哪里是火险高发区,哪里是瞭望死角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在摸索地形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有一次,树林里一阵躁动,凭直觉有动物来了,他一动也不敢动,这时一只熊“噌”的一下穿过去了。碰到蛇、野猪等等野生动物也是常有的事。
  瞭望、汇报、瞭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机械的工作成就了他“千里眼”和“活地图”的绝活。他熟练运用高角度定位仪、地形图和简单的气象知识,总结了“交叉瞭望定位法”。“千里眼”般精准确定火情位置,他总是能迅速把火点信息准确地传达出去,为保护祖国的绿色林海做出了突出贡献。15年他每天都坚守在瞭望塔上,紧盯着脚下的那片莽莽林海。一架望远镜、一部电台、一个收音机陪他走过了人生的十余载光阴。十年如一日,可以说瞭望塔上才是他真正的“家”。
  每年防火期结束后,他回到林场,积极参与到林场的各项工作中,而且什么工作都很拿手,被职工们亲切称为“铁、木、泥多面手”,他经常乐此不疲地在工作之余穿梭在林场各家各户帮助大家。黑黑矮矮、不善言谈的他,在众多林业职工中,一点都不起眼,但无论走到哪个林场,大家都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把他当做家里人。
  辛宏睿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守护好这片绿色林海,愿做一名生态哨兵,保卫森林资源,无怨无悔!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