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药间作种出好“钱”景
———来自绰源森工公司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朱容颉 张春艳 赵佳佳 包文君
见习记者 张玎 通讯员 杨威 初尧
阳光洒满大地,时下的绰源森工公司林药间作种植区域一派繁忙,职工们正在对芍药进行除草。烈日未阻挡劳作热情:一边劳动一边交流工作经验的话语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拖拉机的突突声、布谷鸟的“歌唱”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和谐愉快的耕作景象。
这一切得益于绰源森工公司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的实施。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持续高效开展,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细落实,绰源森工公司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推动发展中草药产业种植,提升种植户种植技术水平,拓宽种植户增收渠道,推动绰源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
贷款送到手 铺平致富路
“太感谢领导了,这真是及时雨呀,我正愁资金没着落呢!”“哎呀,通知我去就可以了,还麻烦你们跑一趟。”
“合同已经签完了,贷款下个星期就会打到您的工资卡里,希望您好好利用这笔资金,解决好实际问题,要好好管理你的芍药地,争取取得更好的收益。”
这是来自绰源森工公司育林林场中草药种植户巴根与工会干部之间的一段对话。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绰源森工公司工会坚持“问计于基层”“问需于职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与扶持职工发展家庭经济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向今年承包退耕还林地块发展倾斜。
2020年,绰源森工公司退耕还林8425.65亩,其中91%的退耕还林地适合于林药间作。“在树苗间套种返魂草等药材,将退耕还林与林药间作相结合,把生态保护建设与发展林下经济相结合。产业事业处高豪杰向记者介绍说,昔日的耕地变成绿色经济长廊,走出了一条“退耕得生态,职工得实惠”的双赢之路。
王子斌就是在退耕还林地种植药材的职工之一。
“我不仅学到了栽培技术,还有人联系销路。家里也看好中药材的种植,我种药材的干劲儿是越来越足了。”在田地里,种苗蓬勃生长,坐在拖拉机上休息的职工王子斌一边喝水一边看着自家栽种的发了芽的白芍,仿佛品尝到了生活的甜蜜。
6月10日,公司工会为各大林场和基层单位种植芍药、返魂草、金莲花、升麻等中草药的职工种植户送去小额无息贷款。
为了让职工们更方便、少跑路,公司工会组织工作人员进林场、进家庭、进现地,主动联系职工种植户签订借款合同,将扶持职工发展家庭经济小额无息贷款亲自送到正处于生产、防火忙季的一线职工手中,及时解决了中草药种植职工在发展家庭经济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这次,公司工会共为28户中草药种植家庭经济户发放小额无息贷款80万元,以扶持中草药种植户发展家庭经济,助力职工实现增收致富。公司工会还将对贷款职工进行不定期回访,确保贷款资金运用科学合理,助推职工通过发展家庭经济创造富裕美好生活。
答疑解惑 指点迷津
4月15日至16日,绰源森工公司产业事业处与公司工会联合组织召开中草药种植技术培训班,绰源地区职工群众、中草药种植户以及海拉尔、牙克石、塔尔气等地学员共计160余人参加培训。
为确保此次培训取得实效,公司邀请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各省市的中药材行业资深专家、博士、农艺师、经营主体负责人及有多年中草药种植经验的种植户共12位授课老师为学员轮班授课。
授课老师从中草药产业发展状况、东北药材发展前景、除草剂的应用技术、药用植物病害辨别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后,授课老师主动与学员一对一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员们的一些困惑。
作为林区中草药重要产区之一,绰源森工公司在发展中草药特色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司创建了金莲花、赤芍、返魂草等多处育苗种植基地,种植中草药面积达到了2500亩,个体种植户发展到了60余户,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促进林业转型升级和种植户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使林下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科学制定了“十四五”规划期间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推动以一流水平种出一流的中草药,为打造“兴安道地药材品牌”做出应有的贡献。
示范引领 让职工心里托底
中草药的种植,最初是绰源森工公司领导带头示范引领种植。副局长戚庆辉便是其中之一。林药间作之初,他首先动员家人、朋友参与,并说服了妹妹戚冬菊来到绰源种植中草药。如今,戚冬菊已经成了绰源地区的林药间作示范户。戚庆辉敢说敢干,戚冬菊更是极深研几。
戚冬菊是绰源地区响亮亮的勤劳女汉子,说起闯出的林药间作致富路子,得益于她坚韧不拔的创业热情、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热情。
戚冬菊于2001年7月入党,受哥哥的影响,越来越痴迷挖掘中药材种植技术。
兄妹俩怀着忐忑的心情尝试种植药材。采访中,戚冬菊告诉记者:“最初的药材种植以失败告终,所有的投入都赔了个底朝天”。
随着种植的失败,不理解的声音愈发多了起来。不服输的兄妹俩不断总结经验、继续种植,可惜产量低、质量差,虽有一定规模,但难卖出好价钱。
林区职工群众习惯于木材生产和森林经营,没干过农活,对林药间作是怀疑观望态度和畏难情绪,林药间作技术推广难以突破。
面对困难,戚庆辉和戚冬菊兄妹俩没有放弃。为转变职工群众对林药间作模式的认识,他们组织部分科级干部和家庭经济户代表,前往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和黑龙江大庆、加格达奇、伊春等地,对中草药业的发展前景进行考察调研,让干部职工看到发展中草药致富产业的希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处级领导带头,党员干部紧紧跟上。青岭林场主任陈振义、党支部书记廉德超分别种植返魂草150亩; 产业科副科长陈光明种植防风40亩,黄芪70亩;育林林场主任孙连春种植赤芍80亩。电讯管理处职工唱瑞奎在林药间作基地种植了30亩返魂草,年年都能有近9万元的收入,带动了群众纷纷加入到林药间作基地中来。
紧接着,他们建设了林药间作基地,还把林药间作作为家庭经济扶持项目,对发展林药间作的家庭经济户进行重点帮扶,为有意愿发展林药间作的职工提供林地无偿使用,同时引进亳州药商,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
辛勤耕耘必有收获。
多年的示范推广,加上领导干部的率先尝试,让职工群众的心里托了底。如今,林药间作在绰源森工公司得到了普遍认可,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渐渐高了起来。
挖掘好“钱”景 敲开幸福门
示范带动,典型引路。
公司与职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采取统一供给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产品的方式,鼓励职工用林地种植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药材。
如今,内蒙古森工集团已将绰源森工公司列为内蒙古大兴安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基地,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也将绰源森工公司林药间作基地做为自治区赤芍优质种苗基地。一时间,绰源森工公司林药间作产业发展风声水起,一处处“药材田地”如雨后春笋般在绰源大地快速发展起来。
截至目前,绰源地区职工群众种植返魂草、芍药、金莲花、苦参、平贝、龙胆等中草药达10余种之多,种植面积达2134亩,种植户已达128户。
一幅多彩的图画正在绰源大地浓浓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