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刘洪丽
60花甲子,70古来稀。父辈的年龄,青春的你。3代务林情成就我们昨天的相遇、今天的相知。
我们都是林区的孩子,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丰盈生命、丰满岁月。1953年11月11日,伴随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大幕的开启,你青葱问世。七十载砥砺前行、初心不改,承载了多少新闻人的理想、青春、热血、初心,亦承载了多少见过面或未曾谋面读者朋友的关怀、支持、回忆、期待。70年来,党的旗帜在哪里,你的方向就在哪里。《林海日报》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党报姓党,与党同心同德,与务林人同向同行;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为民情怀,宣传党的主张、反映务林人的心声;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讲好林区故事、传播好林区声音,当好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的排头兵。
我们都是林区的主人,热爱林区、奉献林区,我们的一生都和林区紧密联系在一起。70年来,林区的事业在哪里,你的身影就在哪里。《林海日报》全面报道林区从开发建设到转型发展的光辉奋斗历程,全景展现几代务林人投身林区开发建设、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70年接续奋斗、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林海报人为党报事业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智慧心血。他们始终奔波在路上,从高山瞭望塔到深山检查站,从造林现地到火场一线;他们始终保持待命状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随时准备背起出发的行囊。他们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不畏艰苦、无怨无悔,用一颗颗匠心书写着红色日志,用一篇篇力作铸就了《林海日报》的荣光!
你是我的旧友。2004至2013年,在林业局党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我们因工作而走近、而亲密,并镌刻下许多美好的思想和文字的记忆。那时的你———充分发挥党报优势,牢牢占领舆论宣传主战场,深耕生态文明主阵地,记者站、通讯员、名栏目、名记者、名篇佳作……在林区大地枝繁如盖、生机勃勃,展现出“全国首家公开发行林业报”的卓越风姿和独特魅力。在那期间,以报为媒,我有幸结识了报社时任领导和许多采编人员,与他们结下深厚友谊,部分人时至今日仍是知心的朋友。从他们身上,我领略了报社的优良作风、学风、文风,并在他们的影响带动、帮助支持下,所在林业局新闻宣传工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个人新闻素养和理论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我是你的一分子。离开宣传战线9年后,由于工作需要,2022年我加入了林海日报社这个优秀的团队,从读者到总编,从关注到融入,这不仅是我和《林海日报》之间距离的转变,更是我与《林海日报》一生不解的情缘。时光匆匆,到报社工作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年来,有压力有疲惫,但更多的是自豪和感动。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向上的集体,这是一个勇争一流、奋力争先的集体,这是一个忠诚敬业、善作善为的集体,这是一个勇于担当、敢打敢拼的集体,我为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骄傲。沿着70年的时间坐标回望,70年来,林区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今天的《林海日报》也已由过去的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拥有“两报、两微、三号、一网”的新型主流媒体。如今的你———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守正创新、融合聚力,在移动互联新时代一往无前、开疆拓土,积极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构建深度融合生态,讲好林区“四个故事”,擦亮林区“四张名片”,持续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森工新篇章的生动实践中贡献着党媒力量。
在《林海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我和你,在一起。
向70岁的《林海日报》致敬!向林海日报社的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