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得耳布尔∶创新有“方”增收有“招”

唐永朋
2025-01-02
1802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采访组记者 刘磊 郭卫岩 唐永朋 通讯员 李志凤 王宏民 王刚

12月5日,记者从得耳布尔森工公司驱车前往距离公司所在地10公里的花楸山森林资源管护站。冬日的大兴安岭银装素裹,群山掩映下的管护站小院整齐、围栏雅致。

“从2001年建站以来,我们这儿就没有水,每次上站要用7个50斤大桶装上生活饮用水带上来,还要省着用。”今年55岁的管护员黄文良告诉记者,他们管护站实行3班倒,每个班5天,在山上值班时除了饮用水以外,让他们感到困扰的还有卫生间的问题,因为没有水,只能使用旱厕。

“今年好了,公司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给管护站打了深水井,解决了用水问题。改造了这个4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有干湿分离的卫生间、淋浴间,站上还通上了手机信号、无线网络,现在生活环境比家里都好。”黄文良指着崭新的小屋说。

得耳布尔森工公司青年岭经营管护中心副主任张兴华介绍,经营管护中心共有8个管护站,2024年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已经改造5个,得到了职工群众的高度赞扬。明年将把剩下的3个进行改造,全面提升管护站工作和生活环境,使管护员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得耳布尔森工公司基本建设部部长刘渊波向记者介绍说,2024年公司新班子组建以来,创新探索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将技术含量、施工资质要求较低的基本建设工程交给本公司职工完成,大幅度增加了职工收入。公司成立项目谋划工作专班,加强项目谋划工作的整体调度,狠抓任务落实。今年共完成5个管护站维修改造、3个卫生间改造、更换车库大门48个、更换暖气130组、更换管道560延长米、铺设木栈道582平方米、硬化地面1460平方米、外墙粉刷2300平方米、制作栅栏330延长米、新建车库房舍740平方米。

刘渊波说:“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不但高标准完成了项目内的工程任务,而且充分调动了职工创造力、想象力和工作积极性,每个参与的干部职工都把工程当成自己‘家’的事儿来干,积极地在项目建设中想办法、出主意,形成了大家想干事、能干事、有事干的良好氛围,不但增加了职工收入,还保证了工程质量。”

采访中,公司机关办公楼后面的一个修理厂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进修理厂,记者看到机修师傅们正在忙着更换雪地胎、做四轮定位……而这儿正是公司新成立的综合服务分公司下设的修理厂。

综合服务分公司负责人高元洋告诉记者:“2024年9月5日,公司整合内部资源,将原直属单位综合服务中心变更为综合服务分公司,经营汽车零配件销售、林下产品采集销售等业务。综合服务分公司成立后,我们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拆除旧房屋并进行了改建,将原来的锅炉房改造成修车厂,增设了四间办公室、两间值班室,并改造了两个卫生间。职工们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工作热情高涨,团队协作更加紧密,为单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元洋带着记者参观了改造后的修理厂和车库,他说,此项改造项目不仅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还增加了职工的收入,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激发了职工的创造力。

“这次办公场所改造一共进行了2个多月,我在休班的时候也参与改造中,除了工资以外我还多挣了4500多块钱,‘以工代赈’形式非常好,不仅改变了我们办公环境,职工们还能挣到钱,大家还能够尽心竭力地把活干好。”综合服务分公司调度刘伟高兴地说。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得耳布尔森工公司不定期对所有在建的“以工代赈”项目进行督查、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以工代赈”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管理中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及项目四制要求,项目资金能够按照资金管理规定和报账程序,及时拨付用于项目建设,通过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下一步,将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职工走’的思路,把一些小的工程,技术要求简单的维修改造任务,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完成,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创收机会,并在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得耳布尔森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浩表示。

得耳布尔森工公司在其改革进程中推行的“以工代赈”方式,不仅为职工提供了直接的劳务报酬,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职工亲身参与了企业发展的过程,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企业发展主体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