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芬芳桃李润物无声

唐永朋
2023-03-06
1864

       ■王欢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林海日报》的时候,我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转眼间已经在林区工作20年了,《林海日报》也陪伴了我20个春秋……

       第一次接触《林海日报》是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我在克一河林业局防火办工作,一到春秋两季就到山上驻防,为数不多的娱乐就是读报纸、打扑克,读报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期数不全,但上面很多文章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渐渐地对这份报纸产生了兴趣。“某某单位怎样打造节约型工队,某某单位改造风力灭火机……”多么好的工作经验啊,不就是活生生的工作创新指南吗!“清晨的雾像薄纱一样飘在兴安岭上……”多么唯美的句子啊,原来我们林区这样美啊,为什么我写不出来呢?从此,我便开始收集有用的信息,哪怕是一个句子或是一张图片,我都剪下来收藏,心里想着肯定在哪天用得着,正是这个想法让我更加关注《林海日报》了。

       在《林海日报》伴随的岁月里,看到那么多好文章,自己心里痒痒的,也想试着去写,可是怎样写、写什么,成了我脑子里经常思考的问题。记得第一次将手写稿邮寄给林海日报社后,等了许久未见发表,放弃的想法便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直到有一天我加入《林海日报》通讯员Q Q群,使我有机会与群内通讯员和编辑老师一起探讨新闻业务、交流写作经验,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得到了快速地提升。曾记得一位编辑老师跟我说:“只要你怀揣着热爱去写,就会有收获。”慢慢地,消息、通讯、现场短新闻、诗歌、散文……我都试着去写,我采写的《再大的风雪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炉灰不能这样倒》等新闻稿件陆续在《林海日报》发表,我也从一名读者变身为一名作者。

       “某林场又有熊出没,你们看它就离我这么近……我们又在林海日报抖音号里看到熊了。”群友们纷纷议论着。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熊和狍子等野生动物经常出现,这也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新闻素材。如今的信息时代,单一文字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林海日报》抖音号、视频号、微博、微信公众号由此孕育而生。林海日报社融媒体宣传队伍逐渐壮大,为我们提供展示自己、宣传家乡的平台。

       70年的征程,记录着林区的发展与变迁;70年的耕耘,深植于务林人心中。翻开《林海日报》,透过缕缕墨香,读出多彩生活,我愿通过《林海日报》把林区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