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阿尔山森工公司有这样一位女职工,她朴实、善良、乐观、开朗,是左邻右舍和同事们交口称赞的贤妻良母、孝顺儿媳。她和丈夫从结婚起就和公婆一起生活,二十几年如一日,用赤诚孝心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演绎感人的亲情故事,她就是穆丽艳。
穆丽艳今年49岁,1992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服务员、出纳员工作,现在是人力资源部的一名社保出纳员。丈夫赵志坚是一名初中教师,几乎没有时间顾及家庭,生活起居、柴米油盐几乎都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穆丽艳成为妻子那一刻起,她就将公婆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婆婆患有精神疾病,爱干净,看不得一丝杂乱,她就把家里家外都打扫得一尘不染,物品摆放井井有条。婆婆去世后,公公有了老年痴呆的迹象,尤其是在检查出糖尿病之后,她经常查找相关资料,科学膳食搭配均衡营养。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公公的病情一直十分稳定。
穆丽艳用真情和孝心构建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彰显出新时代女性在传承家教家风中的良好形象。
毕洁慧∶勤劳托起致富梦
毕洁慧夫妻俩是克一河森工公司索图罕林场职工,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托起致富梦。
毕洁慧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上有4个老人要赡养,下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要抚养。刚结婚时工资收入低,尤其是有了孩子后,生活开销更是捉襟见肘。一次偶然机会,单位组织职工去黑木耳培植户家中义务劳动。在与培植户的交谈中,毕洁慧发现培植黑木耳前景广阔,便萌生了培植黑木耳的想法。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夫妻俩走访了很多黑木耳培植户,详细了解这个项目的投资收益、发展前景等情况后,决定培植黑木耳,并做了详细的创业计划。在单位工会的帮助下,夫妻俩报名参加网络培植培训课程,虚心地向培植专家请教。2013年初,他们向公司工会申请了家庭经济无息贷款,解决了启动资金,培植了2万袋黑木耳。几年里,小两口不断学习新兴技术,购置新设备设施,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创业成功后,夫妻俩在做好自家黑木耳培植的同时,积极向身边的人分享成功的经验,已有3户培植户实现脱贫。
鄂萍是得耳布尔森工公司万年青林场政工股股长。80后的她心中一直有个梦想,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近年来,鄂萍发现得耳布尔这个边陲小镇外来务工人员较多,餐饮业前景光明,尤其是开快餐,投入少、见效快,于是她与爱人商量,想开一家麻辣烫店。夫妻二人多方努力,筹到了启动资金,开办了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店面———“聚兴麻辣烫”。
万事开头难,饭店刚开业时生意并没有预想的效果,鄂萍就多次前往海拉尔、哈尔滨等地学习,慢慢地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了。鄂萍的“聚兴麻辣烫”已经营4年有余,鄂萍与爱人商量决定扩大规模、新添项目,于是她又踏上了外出求学之路。经过半个多月的学徒生涯,麻辣香锅和麻辣鸭货在店里上新了,很快获得顾客的好评,店内还雇了两名员工,解决了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在鄂萍的带动下,她的丈夫王尊龙接手了通运驾校得耳布尔分校。转眼2年过去了,驾校的规模已慢慢扩大,从最初的每月只有两三个学员到现在每月十几人报名。谈到创业的艰辛,鄂萍总是笑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孝顺双方父母才是对彼此的爱与责任,妻子赵宝平、丈夫柳立新的家庭就是这样做的。
2009年夏天,赵宝平经人介绍认识了柳立新,并于2010年10月结为夫妻。
嫁进柳家的第一件事儿,赵宝平就带着婆婆去洗澡,为她剪头发,从里到外给老人买了新衣服,让婆婆感受到久违的女儿般的温暖。随着婆婆年纪越来越大,生活上已不能自理。赵宝平经常是刚给她换完干净的衣裤,没一会儿又拉尿在身上、床上。赵宝平一边帮老人擦身体、换衣服,一边像哄小孩子一般,反复叮嘱婆婆肚子不舒服要说。
妻子爱婆婆,丈夫也同样呵护着岳父岳母。赵宝平的家和娘家步行距离5分钟。新鲜的水果、好吃的熟食、应季的蔬菜、新到货的海鲜……柳立新每到市场都会同样买2份。家里做点好吃的还没等开饭,他总是给岳父岳母送一份。
虽然是重组家庭,但赵宝平、柳立新夫妇视对方的孩子如己出。婚前,赵宝平有1个上大学的女儿,柳立新有1上高中的女儿,两个孩子都不在身边抚养,他们却让女儿们感受到双倍的爱。
世上没有最完美的家庭,有的只是互敬互爱、理解包容、坚守忠贞。赵宝平、柳立新的家庭讲述着平凡的故事,折射出心灵的光辉,更是对“孝老爱亲家庭”内涵的生动诠释。
时光舒缓地翻阅一页页日历,和谐和睦、向上向善的家风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林海日报社融媒体指挥部常务副主任张林静的家庭。同大多数家庭一样,张林静的家庭就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但却是一个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家;一个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的家;一个互相支持、共担责任的家,深受邻里和同事的好评。
张林静和她的丈夫王伟达2006年结婚。婚后17年的生活里,他们夫妻顺境时真情互换,困境中携手扶持。百善孝为先。夫妻二人都把对方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来孝敬,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向他们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他父母也尊重夫妻二人,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它就像催化剂让这个家庭的感情日益融洽、和谐和睦。在这个家庭中,没有婆媳矛盾,没有口角冲突,父母理解他们夫妻工作的繁忙,夫妻二人支持对方的工作,孩子也善解人意,感激父母的付出。
张林静和王伟达夫妻二人有着丰富的工作阅历,从机关到基层,从基层再到机关,他们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完成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转折。如今,他们夫妻二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互相支持理解,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夫妻二人先后被评为林区优秀共产党员,在林区开发建设70周年时,夫妻双双荣获“兴安脊梁”荣誉称号。
库都尔森工公司贮木场职工耿秋梅和孙作志的家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家人勤劳善良、踏实肯干、乐于助人,受到了同事和乡邻们的好评。
耿秋梅的丈夫孙作志在俄罗斯打工,耿秋梅既要上班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年幼的女儿。2019年,打工8年的丈夫回到当地,一时找不到工作。于是,耿秋梅向公司工会申请无息贷款,购买了8头母猪,开始了养猪创业。
养猪是个又脏又累的苦差事,但他们觉得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单位工作忙的时候,耿秋梅凌晨3点多就起床,分饲料、清理猪舍,一切安排妥当了再去上班。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辛苦劳作,猪舍面积扩大3倍多,肥猪的年存栏量也达到了100多头。
2023年初,由于耿秋梅家线路老化导致一场火灾,家里的生产生活用品和准备买饲料的3万余元现金全部被大火烧毁。耿秋梅夫妇清理好火场,擦干眼泪,挺直腰板,又开始重建家园。在单位的扶持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仅用14天,一座崭新的彩钢房又在原地建立了起来。
耿秋梅夫妻俩靠勤劳的双手演绎最温馨的幸福。
曹阳∶以实际行动经营“最美家庭”
曹阳是内蒙古森工集团办公室文电科主办,丈夫李春辉是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局森保大队民警,育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在平凡生活中诠释着家与爱的真谛,共同构筑了一个和睦的“最美家庭”。
因丈夫特殊工作性质有时半年不能回家,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曹阳的肩上。儿子刚满5个月时,丈夫被抽调到自治区公安厅开展为期10个月的专项工作。作为妻子,她深知丈夫对工作的坚守与热爱,也更能体会森林警察的忠诚与担当。结婚7年,她始终如一支持丈夫的工作,从未有过怨言。
有了妻子的支持,丈夫获得单位2018年度优秀公务员、优秀个人、自治区公安厅嘉奖等多个奖项。李春辉所获得的荣誉里,凝聚着妻子曹阳的理解和付出,折射出妻子最美警属崇高境界。
她坚守相夫教子、孝老爱亲的家庭观,践行履职尽责、奋发有为的事业观,在家庭和工作上与丈夫“比翼双飞”,以实际行动传承新时代文明家风,经营着温馨向上向善的“最美家庭”。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既幸福又注重绿色环保的家庭,它就是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森林保险调查员刘雪迎的家庭。
2015年,刘雪迎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森防站工作。闲暇时,刘雪迎在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整洁的同时,不忘清扫楼道,邻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觉保持楼道卫生。
夫妻俩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坚持响应“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等号召,大力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将节俭精神、节俭文化、环保意识、低碳生活普及到生活中方方面面,鼓励家人外出多步行,坚持使用环保购物袋、废物再利用。
刘雪迎的丈夫在担任城市管理办科员的同时,还是镇里的环保监督员。作为一名绿色使者,他每年都积极参与到企业单位、社区举办的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以强化创建绿色环保家庭意识。
刘雪迎说:“虽然,我们一家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努力的过程是快乐的,只要人人都来参与绿色行动,林区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张静,80后,是得耳布尔森工公司物资供应管理处加油站的加油员。
2015年,张静的父亲因糖尿病并发症眼底出血摘除了右眼玻璃体。2017年,她的父亲突然头晕再一次住院。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于是,她和她丈夫商量,把她俩的婚房低价卖了给父亲治病。她父亲一个星期要做三次透析,透析后身体特别虚弱。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身体,张静感觉不是滋味,心想,一定要尽全力治疗父亲的病。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底张静被确诊为子宫癌,2020年张静的母亲被确诊为卵巢癌晚期。工会组织了解情况后,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办理困难职工临时救助、女职工特病保险,使她重燃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了照顾父母,她总是提前把工作做好,然后陪妈妈去牙克石市的医院做化疗,就这样奔波于牙克石市与工作单位之间。在抗癌的路上,在这个有“爱”的家里,一家人相互取暖、相互安慰、相互照顾。
管秀玲∶勤劳铺就致富路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永红林场出纳员管秀玲的家庭,是一个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
在林区生活的管秀玲清楚地知道,这里的特产纯天然、无污染,深受外来旅游者、消费者的认可。管秀玲意识到这是商机,在和丈夫、儿子商量后,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2017年的夏天,一间面积不到30平方米的“秀灵山货店”终于开业了。
刚刚步入新的行业,夫妻俩利用业余时间从网上查询林区产品的性能、功效,丈夫更是抽空帮助她把这些产品的信息整理归纳,记录成册,方便客户询问时及时解答。2018年,管秀玲上货缺少部分资金,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工会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后,为她申请小额无息贷款资金2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她资金紧张的压力。旅游旺季,两口子每天早上六点半就打开店门迎接客人,有时要到午夜十二点以后才能回家休息。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创业,无论多么辛苦夫妻间从来没有抱怨。
“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一直是管秀玲夫妻的经商理念。在创业过程中,他们一家人互相帮助,山货店一天比一天红火,不仅还清了贷款,更有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