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赓续红色血脉 倾情绿水青山

朱容颉
2021-06-03
1005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王晓虹 刘洪林     包文君 冬梅 刘雪婷 通讯员 王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伊图里河林区的这片热土上,崔曾女精神被广泛传承。它宛如伊图里河流淌的红色“血脉”,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成为干部职工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深入挖掘、提炼崔曾女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凭心百折不挠,用脚踏实前行,无愧历史担当,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镌刻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烙印。”
  5月26日,在伊图里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党委举办的“献礼建党百年 学习身边楷模———优秀共产党员崔曾女”专题学习研讨会上,伊图里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连宽掷地有声地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伊图里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党委用好本土“红色资源”,通过以红色引领绿色,讲述林区故事,加强党性修养、强化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奋进力量。公司上下再次掀起向崔曾女同志学习、传承崔曾女精神的热潮,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传递红色“接力棒”

  “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我立志成为像崔曾女一样的人,清贫而富有,平凡而伟大,把一切献给党……”崔曾女纪念林里,一批又一批青年党员面向崔曾女塑像,庄严宣誓。
  伊图里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伊东林场生态功能区内301省道西侧,面积13.9公顷的崔曾女纪念林,每年“清明”、“七一”,都有大批职工群众前来祭奠,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这里,早已成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林里,苍松挺立,白桦高洁,百卉吐芳,崔曾女塑像矗立其中。
  崔曾女先进事迹宣讲人伊图里河林业局有限公司机关党委副书记范伟军说:“崔曾女的事迹,每一次讲每一次都被感动着,越讲越觉得她的伟大,她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常读常新。”
  自崔曾女塑像修建起,伊东林场干部职工主动承担起看护崔曾女纪念林的任务,并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夏天种花,冬天扫雪,每个月都要来打扫卫生,清除杂草。
  林场主任李胜伟记得,刚到伊东林场工作时,老主任就把他领到纪念林,郑重地说:“看护纪念林的接力棒就交到你手里了,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伊图里河人精神所在,更是大兴安岭人精神所在,等到有一天你离开伊东林场时,一定要传给下一任。”
  一棒接着一棒,传承的不仅是守护职责,更是崔曾女带给人们的一种精神力量。
  崔曾女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优秀品格,牢记宗旨、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务林人。
  在这片热土上,一代代务林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卧斯门“林三代”的情怀

  眼前的张宝林,个头不高,尽管他才只有55岁,但看起来却有60开外。古铜色的脸被岁月雕刻上了深深的烙印,一双宽厚的手粗糙而有力。老张1991年入党,1997年从伊图里河林业局局址来到温河卧斯门林场,一干就是24年。这些年来,干过工段长,当过支部书记,不管做什么,都冲在前面。
  张宝林的父亲,19岁就来到伊图里河,成为第一批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者。
  “父亲常说,人不管走到哪儿,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咱们的根就在林区。”这话,张宝林一辈子都不会忘。
  “榜样并不遥远,她就活在我们身边,崔曾女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执著坚守,她的精神一直鞭策着我勤奋工作。”说起崔曾女,张宝林激动不已。
  张宝林刚到林场时,林场只有一排破房子,上山采伐,20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没电,就点蜡烛,没水,去河里打,冬天刨冰吃,冰化了上面都是草根子,大家笑着叫它“百草药”。
  当年他们采、集、装都干,没有电,晚上装车,就点一堆篝火,用木头做成跳板搭在火车上,踩着跳板,晃晃悠悠地扛着大木头装火车。
  条件艰苦,工作危险,但大家以苦为乐,无怨无悔。
  中午时分,卧斯门林场刮起了大风,春防期最怕这样的天气,张宝林放心不下林子要去巡护,就这样,记者跟随张宝林一边巡护一边聊开了。
  “停伐前,我们还挺茫然,今后靠啥活呀,停伐后,我们享福了,不用出大力,挣得比以前还多。当年砍树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看树也是做贡献。”对于停伐,张宝林有自己的看法。
  如今每年3月,张宝林和工友们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管护、防火、造林……
  在卧斯门林场辖区内有7个农业点,为了做好防火工作,他们采取跟点作业的办法,一个职工包一户,农业户种地他们跟着做宣传、查隐患,生怕大机械作业冒火星,引燃干草甸子,紧紧把住第一道防线。
  防火期正值造林最佳时期,为了不误苗木生长,快扑队员身穿防火服,带着强力灭火机上山造林,一旦有火情发生,第一时间投入灭火战斗。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好好干,就要看好林,植好绿。”张宝林眼神坚定地说。
  “你看,这片林子是我1998年栽的,现在都成林了,绿得多好看。每次巡护时,看到它们,心情就特别好,当年再苦再累都值了。”
  顺着张宝林手指的方向,记者望去,远处的那片林郁郁葱葱,阳光正好,树叶熠熠闪光。
  说起儿子,张宝林满脸的笑容,双手使劲地搓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这小子,挺争气,这不,刚刚提为我们林场副主任了!”
  张宝林的儿子叫张战武,今年33岁,从2007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卧斯门林场,是林场里年龄最小的。
  林场的职工年龄偏大,基本上都是50多岁,30多岁的就张战武一个。
  “每到防火期、造林期,在山上一干就是几个月,没有通信信号,没有长电,一个年轻人是怎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这份清苦的?”带着这份疑问,记者采访了张战武。
  “我家三代都是务林人,这是一种职责和使命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同样是古铜色的脸,张战武眉宇间透着刚毅。
  “崔曾女是一个为了信仰而奋斗终生的人,一个只想工作不求索取的人。在林区开发建设中,正是有了像崔曾女一样务林人的奉献,才会有今天的林区。和她老人家相比,我还差得很多,我们就要传承好这种奉献精神,守护好这片绿色。”
  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冲锋之时逆行而上,困难面前绝不退缩。
  去年5月1日,温河发生雷击火,张战武接到火情消息,和三位扑火队员背上强力灭火机,第一时间赶往火场。“当时干脆没时间想别的,只想着能快点把火灭了,不让森林遭到更多的损坏。”说起那场雷击火,张战武神情凝重起来。
  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是职责,更是使命。
  外形俊朗、工作上进的张战武至今还没结婚,“我们一年得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山上,以前没有通信信号,一上山人就失联了,工资还低,哪个姑娘愿意和咱处朋友?现在好了,通了4G网络,工资也连年涨,特别是去年,是跳跃式增长,会有好姑娘看上我的!”张战武信心满满。
 
一对夫妻的奉献与坚守

  有一种感情,叫“并肩战斗”;有一种恩爱,叫“夫妻同心”。
  刚刚被提升为伊图里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乔建华和妻子白牡丹就是这样一对让人钦佩的夫妻。
  2009年,21岁的乔建华来到伊图里河。半年后,乔建华和妻子下基层锻炼,来到了温河分公司,他做技术员,妻子在温河分公司机关工作,夫妻俩在这里一干就是12年。
  乔建华和妻子是大学同学,组织上分配他们到温河时,乔建华是有心理准备的,“我家是兴安盟农牧区的,农村长大的孩子,吃过苦,下基层没问题。”
  可他们来到温河,特别是乔建华来到山上,却是另一番滋味了。这里远比想象的还要苦。特别是一到造林期,作为技术员要跟班作业,一上山就要十天半个月,住的是帐篷,没有电,没有通信信号,与山下联络,全凭一部对讲机。在莫那根林场住时,40平方米的旧房,四处漏风,一张用大钉子钉的木头桌,就是大家的办公桌,上下铺住6个人,这里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
  因为条件艰苦,当年一同来林区的40多人,最后扎根在基层的除了他们夫妻俩,所剩无几。基层苦脏累不说,工资水平还低,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
  乔建华思想不是没有过波动。
  那一次,他来到了崔曾女纪念林,默默地站立在塑像前,想起了2009年,刚来伊图里河时,这里正掀起向崔曾女同志学习的热潮,他的入职第一课就是学习崔曾女的先进事迹,崔曾女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乔建华至今还记得,当晚,他心潮澎湃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真切希望加入党组织,立志要做一个像崔曾女一样的共产党员,把一切献给林区,献给党。”
  “是啊!最可爱的人在基层,他们以山为家、与林为伴,不畏艰苦、默默奉献,工作艰辛繁重,待遇薪资微薄,但无怨无悔。像崔曾女一样的一代代务林人把青春献给了绿色事业,为祖国植好绿、护好林。我为什么不能呢?我因林而来,因绿而坚守,我已经离不开这片森林了。”乔建华在崔曾女纪念林前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从此,再未改变。
  用“一心扑在工作上”来形容乔建华夫妻一点也不为过。
  乔建华的儿子乔治邦,今年8岁,在海拉尔读小学二年级。孩子个性独立,品学兼优。
  而孩子独立的个性,是从小独自在外生活历练出来的。因为想让孩子学蒙语,乔建华夫妻俩“狠心”把5岁的孩子送到了海拉尔一家托管班,在一家可以教授蒙语的幼儿园上学。乔建华一忙起来,一个月也见不到儿子一次面。
  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小小的乔治邦已经要自己面对一些事情了。
  每次孩子放假回来,乔建华都明显感觉到儿子对他有陌生感,为了能增进父子俩的感情,乔建华挤出一切时间陪伴儿子。可往往孩子刚刚想伸开双臂投入父亲怀抱时,又到了开学时。
  从乔治邦上幼儿园起,每一次放假,乔建华都要带他到崔曾女纪念林前敬献鲜花,和他讲崔曾女的故事。
  今年,乔建华和儿子又来到纪念林,乔治邦扬着小脑袋看着崔曾女塑像良久,认真地说:“爸爸,我把崔奶奶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了。我懂了,你和妈妈不陪我去上学,你们住在没有超市、没有肯德基汉堡包、还打不通电话的大山里是为了什么,你们是想成为像崔奶奶一样的人啊!我长大也要做像崔奶奶这样的人,守护这片森林。”
  那一刻,乔建华泪目了。孩子虽小,但他长大了。

短 评

  崔曾女,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牢记宗旨、艰苦奋斗,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她以“把一切献给党”的生命承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在伊图里河林区,不同时代的务林人,血液里流淌着同样的红色基因,他们以奉献履行职责,用忠诚担当使命,红色“接力棒”代代相传。
  今天的伊图里河干部职工,正以崭新的面貌,接好一路传递下来的红色“接力棒”,存踏实之心、鼓实干之劲、行务实之举,戮力同心,砥砺奋进,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作出新贡献。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