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玥
当前,林区面对新形势,在创新创效的前提下如何保证青年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一般的企业都会用绩效考核来刺激职工的积极性,这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制定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改善职工的工作表现,完成制定的经营目标。我认为只有不断提高青年职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增强青年职工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有力地促进林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团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定义
团组织认同感是指青年职工对团组织各种目标的信任、赞同以及愿意为之奋斗的知觉归属感,是认同感的延伸和发展。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基于个体的自我强化和减少不确定性的动机,个体倾向于将自己和他人归为不同的社会团体,个体因对某一社会类别或团体的知觉,以及对自己归属该类别或团体的认识。使得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该类别或团体发生联结。认同某一类别团体可以使个体分享到超过个人能力的成功,有助于实现更强大的自我。
因此,对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务林人来说,对所服务的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基础。对于团组织而言,青年职工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本保证。
二、提升青年对团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几个途径
团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与企业育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团组织文化影响青年职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营造适当的团组织文化,建立能促进青年职工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管理理念,是提升青年职工团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有效途径。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解决:
(一) 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共青团组织要发挥纽带作用,把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积极地向青年传导和渗透,在青年中达成普遍的共识,使之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当青年认同企业价值观时,他们就会坚定对企业的信念,自觉把企业目标变为自己的宏大抱负,因而也能构成一种文化环境,促使每个青年超越自我,把企业视为追求生命价值的场所,引发企业惊人的创造力。当青年的这种认同感逐渐增强时,共青团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必然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也会随之得到强化。成功的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都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和愿景。共同愿景最简单的说法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它创造出青年职工是一体的感觉。
(二)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激励青年,增强归属感。青年人才的流失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致命伤,调查显示,更多的青年是因为对企业的人文环境不满意选择离开的,而物质待遇只是一个表象。因而对企业共青团组织来说,“以人为本”不是口号,它是我们凝聚青年、留住人才、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根本。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旨就是“以人为本”,营造企业良好的人文氛围。共青团组织加强能力建设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青年为本,也就是要提倡尊重人、相信人、激励人、开发人,使广大青年能动地发挥其无限的创造力。共青团发挥联系青年和企业的纽带作用,突出的作为应该体现在为青年和企业之间架起合作、和谐的桥梁,促使企业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抱负的条件。
(三) 用伴随策略建立新进青年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典型的方案是“导师制”。即通过导师的指派,新进青年职工可能将对导师的情感迅速转移到团组织中,提升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莫尔道嘎林业局营林处团总支近两年新进了多名大学生团员,在森林抚育、造林更新等项工作的实践中,采用“导师制”的工作指导模式,大学生的团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未与其专业认同感产生明显冲突,并且前者日益强化。
(四)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青年职工的能力培养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团组织中知识共享、专业互补的良好氛围。尽可能地让青年职工参与不同专业的工作,加强不同专业岗位间相互交流,从而增进其对林业企业内陌生领域的理解和认同,达到提升团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目的。近年来,林区各级团组织就是在森工集团(林管局)团委的正确指引和精心的指导下,按照上述精神对当前林区青年工作思路进行了适当调整。如:采取到林管局团委调训,使其调训人员熟悉全林区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形势。采取林区各林业局团委年终互捡的形式,让不同局情的团干部、青年工作者了解不同林业局青年工作开展的情况,学习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从而提高林区青年工作的整体效果。采取按地域的不同划分协作区开展青年活动,让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林区青年人,走到一起来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包括研讨会、联谊会、青年文艺演出等。
(五)根据专业岗位特点,给予青年职工适当的自主性。在安排青年活动等项工作中,活动方式上提供足够的自由、独立和判断的空间,以逐渐消除青年职工的思想与团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冲突。给予各行业青年职工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比如组织青年文艺活动时,以各行业特点为活动单元,给予相应的参与活动的青年人以足够的独立工作空间。团组织负责人以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支持。从而让青年职工感受到价值取向和团组织价值取向的一致性,达到提升青年职工对团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目的。
(作者单位:莫尔道嘎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