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坚定不移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

刘雪婷
2017-06-13
2110

       林区把开展“生态保护建设”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可谓站位高、时机准。对林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紧紧围绕“发挥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护生态安全”的职能定位,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等生态建设理念,专程来林区看望慰问林业职工,对林区作出的历史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林区今后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林区发展,李纪恒书记做出了“继续发扬大兴安岭人精神 走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子”的重要指示。目前,林区已经全面停伐转型,踏上了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征程。坚守绿色生态底线,为全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生态环境支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清新空气、纯净水源和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是赋予给我们新一代务林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占整个大兴安岭面积的47%,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不仅维系着我国北方生态的安全,而且还保护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大粮仓的安全
       大兴安岭和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的两大肺叶,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又是我国面积最大、集中连片、以天然林为主的林区,它的森林面积、森林质量、森林覆盖率等影响,对中国林业是举足轻重的,是不可替代的。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连黑龙江,西接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至吉林洮儿河,北部与西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毗邻,边境线长440公里,经营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大兴安岭林区面积的47%。这一区域的天然林和湿地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生态作用十分显著。在广袤的林海中,有984条一二级河流奔流,有1572多种植物纷繁茂盛,有国家一二类重点野生保护动物72种在这里繁衍生息。其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屏障,也对保障我国东北大粮仓的安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必须保证其整体的“生态功能”优势,决不能边缘化、退化、削弱、衰减。
       历史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把大兴安岭保护好,什么时候其重要的生态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清朝时,大兴安岭是满族皇室的龙兴之地,实行闭关封山,客观上保护了这片大森林,其北疆重要屏障的作用也凸显出来。解放前,林区的宝贵资源先后遭到沙俄、日本帝国主义疯狂的掠夺,留下了累累伤痕。建国初期,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大兴安岭林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在为国家的建设输送了大批优质木材的同时,森林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林区陷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自1998年以来,为了保护好这片绿色林海,国家实施了“天保工程”,林业生产发生了战略性转移,由木材生产转变为生态保护。时间迈入2015年春季,这是一个让所有林区人都不会忘记的时刻,3月31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棵天然林落叶松的轰然倒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结束了长达63年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历史,真正由“砍树”转向“看树”,标志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由“砍”到“护” “长”大于“消”——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总量恢复到开发建设初期水平, 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保护好内蒙古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就是保护了祖国北方生态屏障的安全。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1952年开始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几代务林人始终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林业方针政策,与生活在这里的各族职工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累计为国家提供了2亿多立方米木材和林副产品,上缴利税20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4倍,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和自治区现代化建设。坚持“边生产、边生活”,在莽莽林海中建成了25个林业城镇,有力地保障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宁和发展。
       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持续向好,2009年至2013年5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面积增加1012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达到8.13万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增加6257万立方米,森林蓄积达到9.4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77.44%,保持了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态势,每年生态价值达1.37万亿元。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巨大成就,来自森林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来自资源管理的日益强化,来自灾害防控能力的显著提高,来自生态保护建设层次的一再攀升。这一切,构筑起了支撑祖国北疆生态屏障的安全网。
        2009年至今,森林抚育国家财政补贴试点工作已开展第7个年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经历了摸索、疑惑、学习、感知、理解、掌握、创新等一系列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实现了由追求森林的单一功能向发挥森林多功能的转变,森林资源质量显著提升。
       由“砍树人”变身“护树人”,建设生态保护示范区的集结号响彻兴安林海,务林人一次次直面生态保护建设能力的考验。近两年,林区持续高温干旱,气候反常,特别是进入夏季,在北部原始林区由干雷暴引发的雷击火增多,林区的森林防火也由此进入了春、夏、秋三季连防。令人欣喜的是,在“投重兵、打小火、当日火、当日灭”的理念指引下,林区所发生的森林火灾全部在10小时之内扑灭,实现了当日灭火率100%。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资源管护站总数达到了412个。与之同步的是,林区进一步细化了各级森林资源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书和考核办法,把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增长、无重大资源林政案件等指标纳入责任书考核体系,建立了林管局、林业局、林场三级管护责任体系,形成了以公路为依托,以基本站为重点,区域站—中心站—基本站(移动站)—管护岗互为补充的管护格局,责任落实率达100%。
       三、面对全球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肩负着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使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新的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做法不可取。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如人均矿物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耕地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虽已在生态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森林火灾、有害生物、林缘后退、职工烧柴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增长正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这个阶段具有脆弱性、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反复性等特点,稍有不慎,生态建设成果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当前,  林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李纪恒书记在林区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以“遵从生态理念,构筑绿色屏障”为主题,以“强化职能定位、加强管控能力、提升森林质量,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线,按照“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完善思路,创新驱动”的要求,全面开启了“生态保护建设”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高处站位、实处着眼,结合实际、创新求真,厚植思想理念、紧扣主题,周密安排,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层层动员,组织林区广大干部职工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拿出加强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学习讨论的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形成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监测、生态管护、生态建设、灾害防救的规划,确保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质量持续提高。
       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已经划定三条生态保障红线。到“十三五”期末,林地保有量不低于951.36万公顷,森林面积达到8.35万平方公里;湿地面积不低于12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长800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达到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8%以上。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生态基础设施完善,在海防空能力增强,生态功能区作用更加显著。
       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激情创业,为保护好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这片林海,为进一步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宋凯廷)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