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兴安深处

王琦
2025-02-28
3006

                                                            邹建明

初 露 锋 芒

       如何将我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队长和张师傅、贲师傅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我也谦虚地向众多师傅们请教并征求了意见。

      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规划,我设法从技术科和机修厂借来了图纸、挂图和实物,加上我自己绘制的图板和草图,将它们展示在走廊、会议室以及车间里。

     在午饭、业务学习以及部门例会期间,我们以多种形式组织了各种展览、讲座和工种班,这些活动深受工人师傅们的喜爱。

      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关键点;零部件拆卸和组装的规程、要点及注意事项;车辆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维护保养规程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以及常用标准及其意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地答疑。

      面对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与师傅们共同沟通、探讨。这不仅对安全生产和提升生产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也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与好评。 

      在面对紧急、危险、重要、艰巨的抢修任务时,我从不退缩或推诿。随着时间的推移,师傅们开始尊重并欣赏我。每当有维修保养或抢修任务时,他们都愿意带上我,而我从不推辞。有时车辆会在途中发生故障,无法立即修复,又不能立即拖回,为了防止发动机冻坏,必须将机油放掉。面对像放油底壳机油这样的困难和脏活,我总是主动承担。

      那时,我躺在车底下的雪地上,用牙齿紧咬着手电筒,嘴唇的皮肤甚至粘在了手电筒的金属外壳上。当我拧开密封螺丝,冰冷刺骨的机油便直往我的脸庞、领口和袖筒里喷。当我被拖出来时,脸色苍白,嘴角流血,全身颤抖。由于没有替换的棉衣,穿着那件冻得硬邦邦的棉袄,其痛苦难以言表。

      当队里暂时没有维修保养任务时,我便随车给运材师傅当助手。这不仅让我有机会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聆听司机师傅们的心声,掌握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还能对技术保障的需求进行调研。

       在木材运输的道路上,有一个大家默认的规则。由于道路狭窄,许多路段缺少会车空间,因此一旦需要会车,空载车辆必须驶离主道,为满载车辆让路。之后,满载车辆会牵引空载车辆离开。

      如果会车的地点位于弯道,两辆车都不方便倒车,且道路下方沟壑深邃,存在“塔头”(沼泽中的一种特殊地貌),而且积雪较深,一旦硬着头皮驶离道路,就可能深陷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迅速跳下车,踏过深及膝盖的积雪,挥锹铲雪,砍伐树枝以用来填平坑洼,甚至钻到车底拆解牵引用的钢丝绳。接着,我让师傅们坐在驾驶室内操作,自己则在刺骨的寒风中穿梭,忙碌地协助两辆车的师傅们协调动作,纠正偏差。

      由于运材车需要挂接拖车,车身相对较长,而镇上的道路狭窄且拥挤,尤其是在凌晨和夜晚,光线昏暗,视野受限,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当车辆前方出现行人时,司机们必须摇下风挡玻璃,大声呼喊,以提醒行人注意。有时距离过近,临时降下风挡玻璃已来不及,这极其危险。后来,司机们便选择将风挡玻璃永久性地降下,在车窗上搭上一个麻袋,用门板固定,再将麻袋推至车窗外以挡风,尽管这样做会很冷,但操作起来更为便捷。每当我跟车时,我总是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一旦车辆接近行人,我便会将身子探出车窗,向行人发出警告。正因如此,每当司机们出车时,一旦看到我,都会热情地邀请我一同上山。有时,他们会将林场工人赠予他们的蘑菇、木耳、野菜等山货分给我一些,以示友情和感谢。

      在那个时期,大部分车辆都靠进口,一旦发生故障,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制造商在维修过程中坚决禁止我国技术人员参与,对我们实行了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他们将维修车间封闭,并设置警戒线。对于那些难以迅速修复的零部件,甚至要进行密封处理,运回本国进行维修,而维修的高昂费用则由我们承担。

      得益于我所掌握的专业电气知识,我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反复试验,并主动寻求各部门的支持,逐渐掌握了一套解决车辆电路故障的方法,克服了电路维护保养中的一系列难题,赢得了局领导、单位领导及师傅们的一致好评。这极大地鼓舞了我,激励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决心,更加倍的努力投入到工作中。

      二 次 创 业 

    “如果树木不能砍伐,木材不能销售,我们将如何谋生?”

      这一问题,困扰着林业战线的数十万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成为每个林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忧虑。

    “是完全等着国家救济,混吃等死。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闯出一条新路,开始第二次创业?”答案当然是后者。

      等待,甚至是退缩,不是林业人的性格。励精图治,迎难而上,勇于探索才是我们的选择。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全力以赴,集思广益,积极拓展视野,引进外来经验。我们积极寻求合适的项目,寻找合作伙伴,申请贷款,审批场地。即使跌倒,我们也会重新站起。面对失败,我们总结教训。反复尝试,不断探索。专注于“林下经济”这一重大议题,我们终于实现了林区的重生,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为了挑选出适合在大兴安岭地区种植的蓝莓品种,技术人员不辞辛劳,遍访北方多个省份的蓝莓种植成功区域。通过广泛的调研、细致的比较和虚心的学习,成功筛选出了一批果粒大、果粉厚实、口感好、产量高且耐储存运输的优良蓝莓品种。

      同时,我们以诚恳的态度,礼贤下士,邀请了种植专家和科研人员加入团队。为这些专家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了一个能够让他们安心研究的氛围,并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确保每位专家都能充分发挥其专长,实现其价值。

       接着,又精心挑选了一批优秀的人员,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展开了高强度的培训。在专家的严格监督下,团队成员争分夺秒,加快进度,开始紧张地进行土地平整、大棚搭建、配方研究和土壤改良工作。随后,严格按照专家的指导,精确地挖好定植沟,并小心翼翼地移植苗木。随之学习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水分供给与施肥管理,修剪枝叶以及常见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至此,蓝莓种植工作已初具规模,首战告捷。

      然而,种植工作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果苗生长旺盛,却迟迟未见开花结果。技术员小郭焦急得嘴唇上都起了泡。该如何是好?怎么办?还得向技术要答案,向经验求题解。因此,他通过网络向专家发送了采集的影像和数据,虚心求教改进措施和处理方法。

      为了精确掌握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并寻求有效的控制方法,小郭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昼间温度超过25℃、湿度接近75%的大棚中,持续记录观察数据,整理并归纳结果,及时上传给专家。根据专家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小郭患上了严重的湿疹,但他依然坚守岗位,不肯轻易离开。最终,他因过度劳累而虚脱在大棚里。 

      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逐步实现了精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稳定了土壤水分;攻克了土壤pH值超标和微量元素不均衡的难题;确定了栽植穴表面覆盖的稻草、腐叶、木屑等有机混合物的最佳配比。摸索出了施肥的种类、精确的数量和时间规律;通过适时、适量的通风,合理使用无公害药剂,有效解决了灰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探索并实施了苗木越冬及春季复苏的保暖和防抽条的有效措施。

      汗水滋养了苗木,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幸福之花,蓝莓硕果累累,宛如一串串璀璨的蓝宝石。它驱散了林业人心中的阴霾,照亮了新林区的辉煌未来。

       得益于技术的革新,蓝莓已经广泛种植,并且沙棘果也跨越千里,落户于此,它们能够四季供应市场。这些果实不仅装点着人们的果盘,还融入了人们餐后品茗的茶香之中,成了延年益寿的佳品。

       鹿苑中鹿鸣声声,鹿哨声回荡;猪场里二代野猪活泼好动,相互追逐嬉戏;围栏中的狍子摇摆着雪白的尾巴,悠闲地咀嚼着青草;而野鸡在铁丝网棚里“咕咕”叫着,自在地啄食着草丛中的小虫。

       源源不断的林副产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充实了人们的菜篮子,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目睹着眼前这日新月异、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只有那些亲身经历和参与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受苦尽甘来的喜悦,以及那份历经曲折、坚持不懈的珍贵。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