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胡 琴

张淳源
2018-01-26
2002

侯秉忠

 

        窗外,皓月当空,万籁俱静。屋内的电视里,一位胡琴演奏家正在演奏,曲声悠悠,娓娓动听。这优美的旋律,高超的演奏,亦使我饱享视觉、听觉盛宴,顿感醺醺然矣!

        眼望电视,使我禁不住想起了四十多年前的有关往事。

        那时,我刚从林校毕业,和另两位高我两届的同校毕业生,在大兴安岭的一个小林场工作。我们都尚未成家,同在林场住宿。林场驻地只有几十户人家,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偏远幽静,景美如画。

        那时的我们业余时间充裕,即想做点儿有趣之事充实之。他俩喜奏乐器,我爱唱歌。小邹有一把胡琴;小王有两支竹笛,他便分给我一支。于是,我们下班后,便常常坐在林场院里演奏、唱歌。听小邹拉胡琴那么好听,我和小王羡慕极了,也都想买一把学学,但都买不起,心里干着急!

       机会终于来了!

        那年秋天连日暴雨,突发洪水,离我场十多里的嫩江,水竟暴涨外溢至我们小山村的大坝边,四周一片汪洋。而水面上,竟常有大大小小的蛇,纷纷昂首吐舌向围村大坝游来。看来它们虽然会游泳,但也不能在水里久待。它们有的上岸进村后咬伤了人,使全村人大为惊恐。于是,大家在全力抗洪之余,还不得不奋力捕杀毒蛇。

        而这时,心灵手巧的小王,突发奇想:何不趁机用蛇皮蒙制胡琴呢!

        小王胆子很大,他一连剥了数张蛇皮备用。同时,寻觅木料削制琴杆和琴筒。当时工具不全,又没经验,削制难度很大,小王几次割破了手指,也多次出现废品,前功尽弃。好在林场有十多匹马,可剪些马尾毛制琴弓。另外,小邹献出了他存的数根弦丝。材料虽已基本齐全,但对一个非专业的毫无制琴经验的人来说,要想制成真正能演奏的胡琴,绝非易事!小王和小邹昼夜琢磨、反复调制,最后总算制成了两把,虽然与买的正规胡琴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好在也能拉奏出个曲调来。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小王废寝忘食地干,眼熬红了,身体也累瘦了。他那种乐观自信、不辞辛苦的精神,令我们钦佩不已。做好后,他给了我一把,我真是欣喜若狂、感激不尽!

        此后,我们仨便经常在林场院儿里演奏、歌唱。我记得,当时我们演奏较多的曲子是“北风那个吹”、“太阳出来照四方”、“我们走在大路上”、“一条大河波浪宽”、“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等。

        虽然我们的乐器不标准,演奏、歌唱水平也不高,可在那个尚无电视,也无公路、铁路的偏僻小山村,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非常引入注目。当时,经常有村民、京浙下乡知青、林场同事,前去捧场围观。尤其是那些农民的孩子们,更是逢场必到,蹦跳欢笑,兴趣盎然。有时,围观者也自告奋勇唱上一曲,我们便欣然为之伴奏。

        这,确实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欢乐和情趣。同时,我们这三个远离家乡、父母的单身汉,自娱自乐,也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很大的乐趣。

       后来,我调离那个林场时,带回了那把胡琴。刚开始时还拉一拉,但后来结婚生子,工作、家务日益繁忙,便再也无暇顾及胡琴了。

        我把胡琴挂放在了仓房的木板墙上,渐渐遗忘矣。它在那一挂就是二十年,直到我要从平房往楼房搬家时,才又发现了它,但因年久潮湿,琴杆和筒都已朽残,不能再用了!当时,我轻轻抚摸着它,心里很难受。我感到对不起这个曾陪我度过寂寞单身生涯的好伙伴,同时更愧对胡琴的制作者、我的好师兄小王,辜负了他的辛勤劳动和一片盛情。

        四十多年过去了,小王已离世多年,小邹远在数千里之外,我也年逾古稀,但是当年那演奏声犹然在耳,红火场景仍历历在目,特别是对小王为我制作的那把胡琴,更是情意深深,终生难忘!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