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母亲的家书

凌鹤闻
2020-11-27
1906
       李桂琴
       望着厚厚的五本《家书》,我内心涌动着温暖、充实与骄傲,这是母亲心血的结晶。母亲是一位普通的林业工人家属,一直从事重体力劳动,可是过了花甲之年竟然患上了帕金森病,全身无力,行动迟缓,言语不清,手指变形。但内心丰盈的母亲,不甘心被病魔摆布,以特殊形式开始了晚年生活,写家书成了她生活的表达。在整理家书的过程中,我对母亲、对母亲生活的那个时代又有了新的认识与解读。
      《家书》内容分两类,前一部分是书信类,后一部分是文艺稿,每册五十多篇、一百多页,算下来,母亲几年来竟写下了逾百篇作品。这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对生命地吟唱,这是一位生活的强者对人生的礼赞,这是患病的母亲每天最美好的精神寄托。
      母亲的写作动力从何而来?原来,母亲出生在旧社会,饱尝人间苦难。解放后,她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改革开放后,她投身林业建设、发展多种经营,投资儿女教育,靠勤劳、智慧使家庭越来越富裕,子女们学业有成,终于圆了她的梦。母亲经历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母亲的经历使她对党、对祖国、对亲人朋友有着无限深情,她想把这种独特的感受告诉亲人、传承后代,她用笔墨报答党和祖国的恩情,回报亲人、朋友的厚谊。
      母亲的写作能力毋庸怀疑,她是六十年代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在河北老家教书,同时在本村兼任文书,母亲的文采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在那个年代,写信是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母亲每年都写很多书信,如今,母亲这是重操旧业。
      母亲的写作素材俯拾皆是,当看到广场上拿着扇子翩翩起舞的大妈们的表演时,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1958年母亲考上县中学,衡水文工团招收学员,母亲在几百人中脱颖而出,学校要求每名学员必需准备一对扇子,这真的难住了家人,我姥爷一天到晚才挣8分钱,还得养活一家老小十几口人。于是,母亲只能望而却步,与机遇失之交臂,留下深深的遗憾。在《舞扇的故事》中,她由衷感谢共产党缔造的幸福生活,感谢共产党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富裕与自信。
      后来,母亲在随父亲支援边疆建设时,放弃了热爱的三尺讲台,在艰苦且没编制的林业家属队工作了几十年,没想到单位给办理了“五七工”,领到了退休金。兴奋之余,母亲没有忘记歌颂党的好政策,欣然写下《颂扬歌》:向党我要欢乐颂扬,老有所居,老有所养,月月开资,打在卡上,多少年前的向往,我们今天都能赶上……这是一位蒙受党的恩情的人发出的肺腑之言。
      2017年父母金婚之际,母亲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历数了老伴儿的种种优点,特别是在她重病后对她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母亲心生感动,写下珍惜眼前人,祝愿与老伴儿相伴的日子更长久的感慨。我看了潸然落泪,转给了在四川省委工作的妹妹,妹妹投了稿,稿件先后被四川省《晚霞杂志》和《晚霞报》刊登。
      在母亲心中,只有书信才能更加清晰、正规、厚重、真诚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每当孩子们生日,母亲饱含深情的书信便如约而至。记得三年前母亲摔伤了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侧着身体还给即将过生日的两个女儿和外孙女写了热情洋溢的书信。我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亦不例外,用一封封书信表达对我的感谢。我的孩子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彼此感情笃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转折,母亲都鸿雁传情,我的孩子也会及时、用心地写回信。就连妹妹家的儿媳妇也被姥姥的家书感动,融入到写家书的队伍。上大学的侄子耳濡目染,一连气写了七封家书,充分表达对亲人的感谢与关爱。我的舅舅在给母亲的生日贺词中写道:“树老多神韵,年高多雅情”,这是对母亲晚年生活的高度概括。
      在母亲的带动下,我们大家庭上下二三十口人都参与了进来,每个人都有作品收录到《家书》中。写家书在我们这个家庭已蔚然成风。
      母亲用她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良好的家风,这种家风就是:自强自立、向上向善、同心同德、尽忠尽孝。良好的家风会世代传承,把这些传给后代,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家书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传播着人间满满的正能量,维系着家庭的和谐进步。我将这些书信进行了收集、整理和编辑,并手绘插图,在自家内部“出版发行”。《家书》放在书桌上,我常常翻看,看着一篇篇书信,我感受到母亲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受到家人们精诚团结的力量,感受到几代人共筑家国梦的追寻。这些书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的心灵获得了温暖、获得了平静,也获得了坚强。
      进入耄耋之年的母亲像一位坚强的战士,拿着手中的笔在战斗着,我愿母亲长久地写下去,我愿永远地编辑下去,愿家书文化世代相传下去。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