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红
婆婆没有文化,但过年却很有“讲究”。
过小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更是婆婆每年雷打不动的“仪式”。婆家这一天的饺子通常是晚上吃的。饺子是什么馅料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饺子的“仪式”。
俗话说:“糖瓜祭灶,新年来到。”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王爷”的日子,我家的小年,婆婆不但要祭灶王爷,也要送财神。她说,神仙都要上天去过年了。
抛开了过去的繁文缛节,婆婆虽不像老人那样摆上香案,但也虔诚地行祭拜之礼。“礼”是在煮饺子时进行的。她让孩子们把挂了一年的财神拿下来,连同她早已买好的几张“烧纸”,在炉台前点燃,待烧纸即将烧到手时投入灶眼下的灰膛。看着它们都燃成灰烬,她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从沸腾的煮着饺子的锅中舀出一勺汤水,泼洒到门口,再舀出一勺汤水浇到灶台下边,敬天敬地,然后才给家里人盛上饺子,上桌吃饭。
大年三十这一天,婆婆家正式开启“过年”模式。在她眼里,这一天的很多事都映射着一年的运势。婆婆时刻盯着家里人的动作,并不时叮嘱大家不要打碎了杯子、碗等器皿。她说,过年了,打碎了盘子、碗,一年都不顺当。所以,孩子们再闹、大人再忙,个个都小心谨慎。
贴对联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早饭之后,婆婆要精心打一小盆浆糊,然后让家里的男孩去贴对联,不劳我们儿媳动手。所有的门上都贴了对联和福字还不算完,还要在进门这边的门口和门框上贴上她用红纸剪的斧子或者剪刀。按她的说法,过年的时候,那些已逝的先人或者鬼神也想回家过年,但他们回家会增添阴气,对家人不利。贴上这些红色的剪刀、斧子,让他们害怕,就进不来屋了。
为了挡住鬼神,婆婆要在大门口撒上一溜炉灰,再让哪个儿子去砍上一根柳木棍。说柳木辟邪,横在大门口,能绊住鬼神的脚步。挡了木棍的大门是不是真起了挡住鬼神的作用不得而知,但稍不留神,却容易绊住我们的腿脚,让我们出入时格外小心。
午饭是婆家的“年夜饭”,每年这顿饭都颇费时力。婆婆家喜食炖菜,但婆婆家有一道传统大菜是颇让家人喜食的,就是炖干白菜和海带。干白菜是秋天收的小白菜,起收后编成辫子,挂在阴凉的屋檐下,慢慢风干但仍翠绿。过年时,事先焯洗,切成一公分长度。海带泡洗后切成半公分的长条,用煮熟的猪肉或鸡肉汤慢火长炖。慢慢地,海带炖出了浓郁的汤汁,干白菜变得滑润,干白菜和海带充分吸收肉的味道,越炖越香,一锅似肉非肉、似菜非菜的大炖菜就做好了。
除夕包饺子是重头戏。除夕晚间的饺子,婆婆讲究吃素一点,韭菜为主,加上鸡蛋、海米或是瘦肉沫。“过年了,饺子要多包一些,宁剩不缺。”婆婆说,“剩面有‘穿’的,剩馅有‘吃’的。”
每年,婆婆都张罗着早一点开始包饺子,有“抢先”之意。这一天,她不让我们像往常那样一圈一圈摆放饺子,而是成行摆放。她说,“饺子摆成‘圈’,容易遭人算计”。包好的的饺子,婆婆还常用红纸盖上。说这一天的饺子是老天爷给的,要好好敬重。
煮饺子的过程中,要拜财神。跟送财神一样,在煮饺子的同时,婆婆也是先敬天,用勺子舀出一勺饺子汤浇到门外,一勺浇到灶坑敬地。此时,锅中的饺子也熟透了,她拿起一只碗,舀上两个饺子和一勺汤,再在碗上摆上一双筷子,放在财神爷画像下面的桌子上,敬财神。
因为下手早,不到半夜十二点我们就吃完饺子了。这时,婆婆喊我们去洗一把脸。她说,又是一年了,都洗洗脸干干净净地迎接新一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我嫁到婆家已经20多年了,婆婆的“讲究”也说了20多年。只是过去口中感谢“老天爷”的话,早就变成了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好政策。我知道,她习惯了的一些仪式,没有什么科学道理,多是过去艰苦年代留下的记忆烙印。但老一辈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对子女们平安幸福、健康富有的关怀需要我们感怀在心、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