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军
六十岁,俗称一个甲子,这在过去,基本算“一辈子”了。当然现在不同了,国人的平均寿命已增长了许多,对于我,后面也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走好这段路,关乎余生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多是从穷苦年代中走过来的,因此形成了存钱如存“命”,出钱如出“血”的抠门性格,日常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惯性。钱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毕竟不是收藏的“古董”。有钱不花,钱充其量就是张印花的纸。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人却不能把钱带进坟墓。一位教授说得好:“钱只有花了才是你的,不花,不一定是谁的呢”。当然,留些“过河钱”是必要的,但收入多了,却还让生活停留在“旧社会”,是否就有点“缺心眼”了呢?
俗话说,人生一世,吃穿二字。能吃到好东西、新东西是一种口福。在我的童年,能吃到商店里卖的点心,简直美得像进了御膳房。记得六岁那年,爷爷给我买了四块饼干(挺厚的那种),用手绢包着,三五天给我一块,每一块,我都是一口一口舔没的,这还让小同伴们羡慕得不得了。如今,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好吃的食品应有尽有。根据现有条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能尝到的都尝一尝,也品一品新时代的滋味。当然,也不能好吃不撂筷,也得讲点科学饮食,要学会把饭当药吃,才不会把药当饭吃。
为人父母,不能把子女老窝在翅膀底下,好像这辈子就是为子女活着似的。子女自有自己的福分,子女有本事,自然不用父母的钱财;子女若是个蠢材或败家子,你给他个金山也没用。相反,子女不靠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成熟更早,对他们的成长也大有好处。至于孙辈,自有其爹妈照顾,爷爷奶奶除在生活上搭把手外,只享受天伦之乐就行了。我们镇上的粮店有个女老板,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干活,却吃不像吃,穿不像穿,挣来的钱基本都给嫁到外地的女儿了。如果说闺女家日子过得不好,爹妈有钱当然不能瞅着,可女儿家生活很富裕,根本用不上她的钱。所以不能单纯为子女活着,要留一份幸福给自己。
人老了,要学会“糊涂”一点。古人云:“六十而耳顺”,古人理解的耳顺,即:“善与人同,乐取于人以为善也”。也就是不违逆别人,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也不去争论个“里”“表”,要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胸怀。与外人相处是这样,与子女相处亦如此。对子女不要总是责备,对他们说话、做事的方式,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睁一眼闭一眼。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和老伴的相处也同样,老伴是最可靠最珍贵的人生搭档,是最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终身伴侣,家庭不是法庭,谁是谁非,没那么多“理”可讲,“糊涂”一点儿,可能更受待见。心里没有风浪,自然满眼都是风景了。
身体健康才会有真正的快乐,而快乐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健康快乐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保持健康快乐,一家人都会其乐融融。如果瘫痪在床,老年痴呆或病病歪歪,快乐的彩虹就会消散,痛苦的阴云就会笼罩。怎么办?自己找乐,趁身体还好,快去找“随心所欲”的感觉!比如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业余爱好,去为家庭为社会做点什么。这不仅快乐,还可体现出自己的“剩余价值”。杭州西湖边上就有不少中老年业余“艺术团”,他们吹拉弹唱,表演得如痴如醉,吸引好多人围观叫好。他们都是自发组织起来“找乐”的。除此之外,学点手艺填充空余时间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学厨艺、学上网,若学些琴棋书画,就更雅气了。现在很流行跳广场舞,尤其是漂移步、蝴蝶步、太空步什么的,确实很美,尽管有些难度,可很多老年人也跳得有模有样。他们放下“面子”,撇掉“矜持”,锻炼、比赛、交流,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强健了身体,还体现了一种活力,一种年轻,一种美,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