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人淡如菊

王琦
2021-11-26
1948
       柳爱华
       初冬的一个周末,金色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直射进来,照得屋内暖融融的。我和小菊在自助烤吧里喝着香浓的豆浆,慵懒而惬意。好久不见,小菊换了及肩微卷的新发型,更是把她知性温婉的气质衬托得淋漓尽致。
      小菊是个很安静的人,我们相识二十多年,她从来都是柔声细语,低眉浅笑的姿态像极了江南水乡的女子。她大我三岁,是一名人民教师。十多年前,她鼓励先生辞去工作,她说不想让堂堂的七尺男儿在一潭死水似的单位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先生出去闯荡,她就在家安安心心地教导着儿子,照顾着老人,做先生稳定而踏实的后盾。十几年的时间弹指即过,如她所愿,木讷寡言却踏实肯干的先生,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不仅学会了英语口语和计算机操作,并且经常飞遍全国各地跑工程,见识和以前比起来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儿子也从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留学生,在大洋彼岸攻读博士学位。看着越来越优秀的先生和儿子,她常常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就是供养他们爷俩的养分,只要他们小有所成,她付出再多也是无怨无悔的。
      小菊一边翻着      作响、香气诱人的烤肉,一边跟我讲她去做义工的经历。她说年初在一个朋友的影响下,她当起了义工。最开始她是很抵触的,认为那些所谓的志愿服务不过是作秀罢了,可参加了一次活动后,她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团体,这是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者自发组成的团队,服务的对象多数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们见到她们那期待与喜悦的目光时,感觉她们就像亲人一般的被这些老人依赖着,这让她的心中充满了温情。她从来不知道帮助别人会得到这么大的乐趣,那次之后,每周末一次的义工活动,只要她在家就从不缺席。
      小菊说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阿姨。阿姨的女儿从外地给母亲邮回来一件羽绒服,看得出来阿姨很喜欢这件衣服,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试穿一下,然而却被那个双拉头的拉链给难住了。阿姨手足无措地说自己好笨,小菊手把手地教她,当看到阿姨第一次成功拉动拉链露出开心的笑容时,小菊深深地被震撼到了。在我们看来特别简单的事情,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是难以上手的新事物。我们小时候父母不厌其烦教会我们,如今又会有多少人有耐心来教他们呢?
       除去做义工,小菊把自己的业余生活都安排得满满的,她买来简易的设备在家里酿造白酒、啤酒还有红酒。啤酒放的时间不宜过长,她做好了就给先生邮去,我调侃她邮费比酒都要贵,她说那是她亲手酿的,心意最重要。她家里的窗帘、被罩、桌布之类的软装饰都是她亲手制作的,她说不只是为了打发时间,那一针一线间都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还学会了做腰带、做皮包,从裁剪、上色、雕刻、缝制到安装配件,全部手工完成。我看她背过自己做的一个链条包,纯黑的底色上有她一点点凿出来的暗纹,一只白色的小鹿跳跃在包盖上,非常有特色。
       小菊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和钟表盘上的指针是有相似点的,孩童的时候犹如那慢吞吞的时针,虽然不易发觉到它的行进,却也看到了时辰的增长,小孩子的内心却总会觉得时间太慢了,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人到中年时,因为责任、担当我们又成了无声赶路的分针,在目标与成就之间、在计划与完成之间,甚至在崩溃与愈合之间顺着固定的轨迹一圈又一圈不停地转着。匆匆忙忙的秒针更像是老年的时光,滴答滴答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垂暮之年,往日那些细碎平凡,或者成为故事或者成为叹息的时光,也都在记忆里徐徐展开,而这,就是人生。”
       我一直认为“人淡如菊”就是对小菊最贴切的形容,心中有阳光,照到哪里都是温暖,眼中有慈悲,落到何处都是芬芳,只要希望生生不息,温暖定会不期而遇。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和小菊也载着满满的幸福,逐梦前行的路上,愿我们都有爱可寻亦有梦可追。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