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满归森工公司锻造高素质青年人才梯队———让“青春之苗”在林海沃土茁壮成长

包文君
2025-11-27
1364

□本报通讯员 沈立婷

清晨的阳光穿透林海晨雾,洒在挂满霜花的枝头。2022年入职的大学生员工王硕紧随导师的脚步穿行林间巡查,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树木生长状态。这是王硕参与“导师带徒”计划的第三年,从初到林区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独立完成林木监测任务,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成长蜕变,正是满归森工公司精心培育青年人才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满归森工公司着力打造成一支“能扛事、善干事、干成事”的青年人才队伍,以“育苗”之心,浇灌青年人才成长沃土,让一颗颗青春种子在这片林海扎根、开花、结果,为企业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

思想铸魂:

扣紧人生第一粒“廉洁扣”

“看到片中年轻干部因一念之差跌入违纪违法深渊,手心都攥出了汗。”在新入职员工廉洁教育课堂上,员工董柯毅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感受。这堂特殊的“入职第一课”,通过“观影警示+实地参观+手册导学+平台推送”四维教育模式,引导143名新入职员工深刻领悟到“廉洁是从业之基、立身之本”的内涵。

该公司党委常态化组织青年干部参加理论学习,专题座谈会上的思想碰撞、警示教育片前的深刻反思、专题党课中的理论滋养,让纪律规矩意识在青年干部心中慢慢扎根。

“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微信平台,更像一把守护成长的‘廉洁保护伞’。”员工池佃伟感慨道。如今,“满归风纪”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年轻人的“指尖廉洁课堂”,定期推送的典型案例分析、政策解读、廉洁寄语,为青年人才成长筑牢思想“防火墙”。

精准赋能:

把课堂搬到实践第一线

“无人机起飞前要检查电池续航,航线规划要避开高压线路……”在培训现场,授课导师手把手传授操作技巧。伴随着无人机螺旋桨的嗡鸣,河西经营管护中心员工刘宇航操控无人机平稳升空,很快掌握了无人机使用技能。

该公司党委精准把脉青年员工成长需求,深入各部门调研后量身定制培训“菜单”。旅游服务、新闻宣传、公文写作、农用车驾驶、无人机操作等13期培训覆盖368人次,让青年员工在专业领域快速成长。

技能大赛更是青年员工崭露头角的舞台。森林防灭火赛场上,队员们扛着灭火机穿梭在模拟火场,动作规范娴熟;讲解员大赛中,青年员工传递绿色情怀,把林区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森林病虫害防治比拼现场,青年员工精准判断、科学处置,守护每一棵树的健康生长。“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浓厚氛围,让岗位成才蔚然成风。

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同样扎实有效。7天里,新入职员工通过企业文化熏陶读懂坚守与担当、安全生产实训掌握保命技能、军事训练锤炼钢铁意志。考核通过那天,不少新入职员工把结业证书放在胸前,将“安心工作、扎根林区、努力进步”的承诺刻进心里。

沃土滋养:

让异乡人成“家里人”

“拎着行李箱走进公寓时,真的被惊喜到了!冰箱、洗衣机、空调、无线网络一应俱全,连被褥、洗漱用品都是全新的。”张家坤至今清晰记得去年入职时的温暖场景。该公司改造的33间大学生员工公寓,让外地新入职员工一到林区就有了归属感十足的“家”。

公寓楼下的员工食堂,更是藏着“舌尖上的关怀”。早餐的热粥、午餐的林区特色菜、晚餐的营养汤,都是食堂师傅根据年轻人饮食特点专门调配的“青春食谱”。更让年轻人暖心的,是成长路上的“硬核扶手”。该公司为新入职大学生员工量身打造3个月重要部门轮训计划,搭建全方位成长平台。“导师带徒”结对帮扶更是架起传承桥梁,导师不仅传授林木养护、森林调查、扑火救援等专业技能,更将老一辈林区人“守护绿色、奉献林区”的初心使命传承下去。

青年联谊会上的欢声笑语、演讲比赛中的激情澎湃、节日慰问时的暖心礼包……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和温暖,让扎根林区的大学生员工越来越笃定:“这里就是我们奋斗的主场!”

硕果初结:

青春力量挑起发展“大梁”

如今,早期入职的大学生员工已在关键岗位挑起大梁,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发展规划部的张铭成为公司“十五五”规划编撰的一员;人力资源部的杨荣荣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部的李文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财务专业能手。这3名表现突出的年轻人被评定为四级中级职员,薪酬待遇提升的背后,是公司对青年员工价值的充分认可与激励。此外,还有多名青年员工走上生产股股长、防火专责、办公室秘书等重要岗位,用青春智慧为林区发展添砖加瓦。

“公司看到了我们的努力,更给了我们广阔的发展空间。”张铭的话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如今,一批批青年人才的梦想与林区的未来紧紧相连,在守护绿色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新一代林区青年的奋斗篇章。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