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从绿水青山中收获真金白银——绰尔林业局实现生态产品市场化

郭卫岩
2018-03-14
1618

       绰尔林业局位于广袤的大兴安岭东南麓。一个拥有42万公顷生态功能区面积的边陲小镇,成功地将无形的生态产品转化为了有形的生态财富,让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得“有市有价”,成为了中国最大国有林区首例碳汇成功交易的单位,目前交易额已突破百万元。
       绰尔林业局五一林场就是这个碳汇项目区的所在地。初春时节,北方的天气却依然雪花飘飘,寒风刺骨。林场的管护员正趟着厚厚的积雪,在林间巡护。管护队长艾文献介绍说:“五一林场有专业管护人员40人,我们501管护站有4名同志,负责3432公顷的管护任务,约占林场管护面积的1/7,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好这片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谈起林业局的碳汇产业,他言语中透露着强烈的责任感。“碳汇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林业局举办的林业碳汇交易和森林疗养基础培训班,可以看出林业局对我们管护人员的重视,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更有信心把管护工作做好,保护好绿水青山,保护好绿色家园。”
       绰尔林业局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培训,把涉及林区改革、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新理念、新要求渗透到每一名林业干部职工的头脑中,并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把理论和决策积极地付诸于行动。“绰尔林业局认识到碳汇交易是林业生态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商品化、货币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于是在2014年,选用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方法学进行碳汇开发。经历了项目设计、监测、审定、核查以及核证碳减排量(VCU)的注册等几个阶段后,于2016年完成注册。经监测,从2010年至2014年的第一个5年项目减排量为38万吨,预计20年总减排量为138.7万吨。”资源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于世平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了解到国家碳汇产业的发展方向后,绰尔林业局大胆创新、勇开先河,积极参与到发展碳汇产业的行列中,并且在项目开发前期坚持独立投资,成为完全独立的项目业主。资源管理处的主任张文勇说:“绰尔林业局分别与浙江华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两笔金额分别为40万元和80万元的林业碳汇交易,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生态产品交易、生态产品市场化、货币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尤其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绰尔林业局在重点国有林管理的大力支持下,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绰尔林业局常务副局长宋永利说:“我们将把这笔碳汇收益继续用于生态保护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为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绰尔林业局决定把首个核查期减排量的销售收入继续投入到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中,拟定在全胜林场和塔尔气林场开发造林和森林经营的林业碳汇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打造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林业碳汇基地,让绿水青山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张晓红)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