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精耕细作“责任田”———阿里河森工公司国土绿化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系列报道之一

唐永朋
2022-09-22
11213

       编者按

       近日,“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公布,阿里河森工公司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该项荣誉由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评审,是我国在义务植树、绿化造林等国土绿化方面的最高荣誉。

       获得此项殊荣,阿里河森工公司国土绿化工作有哪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为此,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深入阿里河森工公司,了解其绿化造林背后的故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出阿里河森工公司国土绿化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系列报道,激励林区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踔厉奋发、真抓实干,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贡献力量。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米何妙子 陈晓琳

       这里,花草繁茂,清泉潺潺,绿色的山连着绿色的水,绿色的水倒映着绿色的山,目之所及皆是喜人的绿意;

       这里,“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活情调悄然形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逐渐成为现实;

       这里,就是坐落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坡的阿里河林区。

       让绿色成为林区的主色调,始终是几代务林人的梦想。近年来,阿里河森工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做细、做精、做出特色”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建设国土绿化精品项目,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精建细管,绿色总量不断增加,绿化结构不断优化,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取得可喜成效。

       高位推动相互协作增绿量做大生态家底

       “要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夯实生态根基、增加生态容量,持续提升生态优势,把阿里河的绿色名片擦得更亮。要加强森林经营调查设计和作业质量管理,早安排、早部署,分类指导、因林施策,对不同森林类别采取不同的培育措施,宜造则造、宜补则补、宜抚则抚,保质保量完成森林经营任务,推进森林经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阿里河森工公司2022年度工作会议暨十四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沈源的讲话掷地有声。

       为做好这篇提质增效的“绿文章”,公司与各生产单位签订了森林培育责任书,把任务、质量和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了由公司领导挂帅、森林经营管理部一线督导、验收员跟进指导、各林场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对绿化造林实行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此外,通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班,学习造林技术相关规程,使职工熟练掌握技术要领,提高造林作业质量。

       “我们通过召开动员会、启动会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介,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资料、宣传车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绿化工作的重要性、惠民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绿化造林工作的良好氛围。”公司副总经理包雪峰说,为了提高建设质量,公司成立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结合绿化造林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目标责任制,不断加强绿化造林经营、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监测、检查验收等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造林成效。

       号角吹响,公司上下一条心、一盘棋。各生产单位按照“因地制宜、适地植树”的原则,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及相关规定要求,严抓作业管理,精细整地管理,合理把握造林穴面大小、造林间距、栽植深度、植苗密度、公顷株数,做到科学造林;生产主任、技术员、工队长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造林任务。

       编织绿色脉络,打造绿色银行。5年来,公司完成义务植树4万株、人工造林3013亩、植被恢复造林1868亩、退耕还林4320亩、生态脆弱区造林443亩、重点区域绿化造林875亩、森林保险异地补植8010亩、补植补造119万亩。

       分区域“作战”见“缝”插绿提质量稳定生态系统

       落叶树多、常绿树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严重制约着阿里河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发挥。

       如何打造一个格局优化、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

       阿里河森工公司在初步绘就国土绿化“大写意”的基础上,精雕“工笔画”,立足适地适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种植西伯利亚红松、樟子松、云杉为主,优化林分结构,增加资源总量,提高林地效益,有力推进绿化、美化、果化协调统一,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针对不同的地块,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栽种树苗。眼前的这片区域曾经是一片农耕地,退耕还林后,这里杂草丛生。4年前,我们选中这里作为重点区域进行绿化,栽种樟子松和云杉混交林。由于退耕还林的土地较干,我们在土坑内大量浇灌水和生根粉,然后再将树苗栽进土坑内,覆土后,用地膜覆盖在树苗四周,既可以保持水分,增加地表温度,又可以避免树苗周围杂草生长。”在距离公司所在地6公里处的重点区域绿化地带,公司森林经营部部长潘立成一边向记者介绍重点区域绿化地带栽种树苗的方法,一边摇动着树干,检查树苗是否扎根在大地内。

       他笑着说:“你看,四年前栽下的不足30厘米高的小树苗,随着每年‘增高’,现已变成了将近2米高的壮苗,成活率高达96%。”记者注意到,在阳光的照耀下,松针油亮翠绿,光彩耀眼。

       山因林而秀,场因绿而美。在西陵梯林场场部后身,记者看到,一棵棵挺拔的树苗,犹如一根根绿色的“蜡烛”,牢牢地插在酷似一块大蛋糕的山丘上。

       说起栽种这些树苗的情景,西陵梯林场主任孙忠宝感慨万千:“这里曾是一个秃山头,全是石头,依靠人力根本挖不了坑。我们用挖掘机先刨出一个坑,职工们再往里面填土,栽植树苗。虽然工序繁重,但保证成活率是硬指标,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4年前,孙忠宝带着林场52名职工全员出动,连续作战27天,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望着满山的绿色,他坚定地说:“栽下这些树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好事,我们的信念就是种好树、保成活,为了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尽一份责任和义务。”

       如何让树苗在生态脆弱区域也扎下根?阿里河森工公司干部职工再一次向难题发起挑战,想好办法,下真功夫。

       生态脆弱区域多半是干旱阳坡,有些山体倾斜度达到45度,大大增加了造林难度。人在陡坡行走都很困难,造林更是难于上青天。“职工们先在山顶找一棵树,拴好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在自己的腰上,从山顶顺着绳子一步步往下挪,到达指定地点后,再进行挖坑、客土、栽树。树苗栽好后,我们还要用废旧彩钢瓦给树苗围起一个围堰,防止水土流失。为了保证苗木成活,我们先后打井35眼,积极组织浇水工作。”潘立成介绍道。

       洒下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万千重。阿里河森工公司干部职工始终怀揣一颗颗爱绿、护绿的大爱之心和一脉脉珍爱树木的反哺之情,奋力答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答题”,打赢造林绿化的持久战、攻坚战,让绿色崛起成为阿里河林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