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王凯:扶贫路上的“领航人”

张淳源
2019-10-11
1762
 王晶


    “王书记,对大家伙是真心实意,只要群众有困难去找他,没有不帮助解决的,自从他来了以后,扶贫户的生活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变,真是我们的好书记啊!”  在巴林镇雅鲁村,提起王凯,村民们无不竖大拇指。
     王凯是牙克石市巴林旅游区管理局驻雅鲁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初到雅鲁村,王凯挨家挨户调研后发现,雅鲁村底子比较薄,既没有一家村办企业,也没有相关扶贫产业,扶贫工作难度很大。“但扶贫工作不能等也不能靠,必须迎难而上。”王凯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们几次开会商议后,决定着手引进养殖产业,他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和各有关单位,争取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同时与村“两委”班子一起针对每户的情况制定帮扶计划,本着“一户一策”的原则,宜商则商、宜养则养,采取多种措施开展起了各项帮扶工作。
     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扶贫户”的模式,他们利用“三到村、三到户”资金与牛旺合作社正式签定25万余元的三方合作协约,养牛收益一部分用于对精准扶贫户的长效救助,另一部分作为村扶贫基金,用于其他农户返贫救助,通过年底保底分红和稳定的雇工工资,让全体贫困户受益。
     根据个别贫困户劳动力少、身体状况差、劳动能力低等实际,王凯同驻村工作队员研究,决定实施有着见效快、成本低优势的“庭院养殖”模式,帮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致富的目标。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为贫困户提供搭建猪圈、购买幼猪、防疫、治病等“一条龙”式精心服务。2018年5月,以“订单养殖”模式,王凯协调市级包保单位与三户扶贫户签订“笨猪收购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的标准回收全部笨猪。
     鲍志勇原来是雅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重病无力干农活,孩子上学,生活拮据,王凯决定扶持他进行庭院养殖。就这样,鲍志勇养了10头猪,2017年,鲍志勇获得家庭收入23770元。同时,引进的牛旺合作社项目,通过稳定的雇工工资,让他每月获得500余元的收入,每年参与分红,获得2000元的收益。有了收益后,驻村工作队帮助鲍志勇购买了粮食及饲料加工的机器,对一些粮食进行加工,向外出售或者用来喂猪,2018年,鲍志勇家全年实现人均收入15298元,实现了脱贫,向着小康生活迈进。
     扶贫不能光“输血”,让贫困户自身“造血”才是关键。为拓宽雅鲁地区群众和贫困户今后的就业渠道,王凯积极联系市就业服务局,开办了雅鲁村第一期面点培训班,全村扶贫户和村民100余人参加了培训。经过培训学习,学员们熟练掌握了各式面点制品的制作工艺和方法,通过结业考试,有50余名学员取得了培训合格证。其中扶贫户栗生莲、栗田成、鲍志勇经过刻苦学习,熟练掌握了各式面点制作技能,扶贫户栗田成依据现有条件,开设了“四合面”饼店,现在不仅在雅鲁地区各个商店销售,而且还销往临近的巴林、旗山、博克图等地,销售持续向好。
     帮助患胰腺癌贫困户栗田宽转院治疗、帮助患癫痫病贫困户杨国军春耕秋收、联系浙江传媒学院老师,带领学院十多名学生组成志愿者来到雅鲁村,对本村幼儿开展了20多天假期课业辅导,同时还进行硬笔书法、画画、英语口语的教学......王凯和队员们做的一桩桩、一件件的暖心事,为雅鲁村带来了明媚的春天,也温暖了贫困户的心田。
     “群众富了,扶贫户脱贫了,我们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从贫困时的一筹莫展,到脱贫时的笑逐颜开,看到村民和扶贫户家庭发生的变化,看着雅鲁村一天天在发展、在变样,是王凯和队员们最大的欣慰。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