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从“等靠要”向“争创强”转变 ———内蒙古森工集团以“事转企”改革裂变式激发企业内部活力

唐永朋
2025-01-16
1970

■本报记者 赵佳佳

4月17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整体改制为森工集团全资子公司,挂牌成立内蒙古风天林草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转型,开启市场化运营新模式。

6月18日,大兴安岭文化传媒分公司挂牌成立,与林海日报社一体化运营,通过深层次构建“新闻+政务+服务”矩阵,进入“融合发展、多元传播”的全新阶段。

…………

分类实施事业单位市场化机制改革,有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2024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贯穿内蒙古森工集团全过程、各方面,每一帧时间刻度都值得纪念。

森工集团将加快“事转企”改革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突破口,针对最紧迫、最急需解决的管理效率偏低、激励机制乏力、一线员工匮乏等问题,切实推动各单位从“等靠要”向“争创强”转变,实现改革与生态保护建设同行、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共促。

———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内生动力,将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森工集团经营保护着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始终把“发挥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护生态安全”作为重大使命和核心价值,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森工集团立足特定功能类企业定位,把做强做专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功能类使命类改革和体制机制类改革,推动模式、机制、科技创新,在贯彻落实好国家战略、完成“五大任务”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上展现更大作为。

2024年,全面完成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绿化造林任务,造林面积突破100万亩,创下20余年来年度造林面积最大纪录。与此同时,育苗生产稳步推进,完成1506.6亩,产苗量1.2亿株。数据背后,是森工集团对生态建设的扎实行动,也是开展市场化竞争的最大底气。

风天林草公司(规划院)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甲A级资质,多年来,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质优势、经验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高质高效完成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和营造林工程监理、林草湿荒样地监测等林区重点工作项目的同时,围绕主业、聚焦行业,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率先在“事转企”改革中迈出坚实一步。

以呼和浩特分公司作为承揽项目的“窗口”,努力拓展自治区林业调查市场,服务国家国土绿化行动战略,承揽国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对外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开拓林区外部市场。相继承接了呼和浩特等3盟市29旗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清查项目、北京通州区和昌平区园林绿化资源调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浑善达克沙地莝草山综合治理(监理)等项目。

2024年,风天林草公司(规划院)承接业务项目84个,其中,林区外部项目39个。截至目前,已实现产值1.1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改革要落实,生态要保护,企业要发展。风天林草公司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大胆实践,优化经营管理架构,调整部分部门职能,明确职责边界,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风天林草公司(规划院)党委书记赵炳柱告诉记者,在扎实推进改革进程中,公司在立足体制机制“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催生全面深化改革的“化学反应”,不断向市场要思路、要活力、要资金、要效益,释放全方位、深层次、持久性改革红利。

———明确功能定位,坚持破立并举,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我这次竞聘的职位是融媒体采访部副主任,在工作中将增强政治敏锐性,提升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和策划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用自己的笔触和镜头讲好林区故事。”去年6月30日,文化传媒分公司(林海日报社)举行科职人员竞争上岗,采访部记者赵兴祖热情洋溢地进行竞选演讲。

《林海日报》自1953年11月11日创刊以来,忠实记录了林区开发建设的铿锵步伐,见证了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鼎新蝶变,讲述了一代代务林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2024年,森工集团“事转企”改革的号角全面吹响,林海日报社重新确定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林区主流媒体“定音鼓”“风向标”作用,积极履行新闻宣传和文化服务职能,通过根植林业、深耕林业、服务林业、跳出林业,整合媒体渠道,链接行业资源,高位统筹凝“神”、机构设置强“筋”、队伍建设壮“骨”、流程再塑造“血”,将文化传媒分公司(林海日报社)打造成为林业政策信息的汇聚点、生态文明宣传的主阵地、文游资源推广的宣传站、生态产品推介的扬声器。

重塑体制,精干高效。文化传媒分公司(林海日报社)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内设机构由8个压减到6个。全力打造全媒型新闻工作者队伍,统筹开展竞争上岗工作,向全体职工传递“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定岗位”的鲜明导向,细化新闻编采人员绩效考核,拉开收入差距,打破“写稿与不写稿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传统模式,全体采编人员月收入比非采编人员平均高出近800元,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积极性。

挺进市场,深化协作。文化传媒分公司(林海日报社)成立市场营销部,主动与集团有关部门、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化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电影集团以及属地民营文化传媒企业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在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和牙克石毅术工作室创办两家林区森林文旅文创基地,开发设计“兴安小犴”I P形象、微信表情包、文创产品;与呼伦贝尔学院联合创办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校媒联手、跨界合作;参与承办大型会务文化活动,大步挺进文化市场。

外宣“出圈”,内宣出彩。文化传媒分公司(林海日报社)打造“一网、两报、两微、四号”宣传矩阵,注册运营“内蒙古森工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兴安小犴”企业宣传公众号,秉持“高质量、高效率、高影响力”的新闻宣传理念,积极对接国家、自治区级主流媒体,加大外宣策划和报道力度。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学习强国内蒙古频道、《实践》杂志、奔腾融媒、草原全媒、《中国绿色时报》、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网站等自治区级以上媒体发表外宣稿件近700篇,为森工集团绿色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文化传媒分公司(林海日报社)推进机制创活、技术创新、内容创优、产业创效,初步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多元化发展,走出了一条顺应改革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事转企”改革之路。

———精准靶向发力,重塑机制体制,着力实现高效率与高效力有机统一

去年11月19日,森工集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教育分公司(党校)举行,以设立基地为契机,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努力打造集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学术交流、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智库。

“事转企”改革实施以来,教育分公司(党校)积极研究阐释党的政策,整合内蒙古图里河林业技工学校等林区培训机构职能,拓宽林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培训主渠道,努力拓展对内对外培训业务,打造多元化、多层次教育培训基地,为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事转企”既是国企改革的工作要求,也是森工集团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制定《内蒙古森工集团原事业法人市场化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各事业单位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差异分类推进市场化改革,重塑机制体制,确保改革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

工作推进中,森工集团对于历史上形成的,因承担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或公益职能而注册的原事业法人,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不同情况,在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分类推进市场化机制改革。

对承担生态保护建设公益性任务的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航空护林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等单位,本着有利于业务开展和事业发展的原则以及承接项目、争取资金的客观需要,暂时保留事业法人,依托其自身资源优势、专业资质、特有条件等努力拓展经营性业务。

对具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条件的事业单位实施转企改制。目前,除森林调查规划院、林海日报社、森工集团党校完成改制外,生态研究院也登记注册科技分公司,融入“科技兴蒙”战略,实行项目“揭榜挂帅”,聚焦内培外引,实现招商与招才联动、人才与项目并举。

对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确实不具备转企条件的事业单位实施撤并重组。将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整体划归森工集团工会作为下设机构管理;将原林管局社会保险和再就业第一、二、三办事处和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重组整合为森工集团社会事务中心,承担国企改革过程中应承继的社会责任和信访管理等职能。

…………

深化改革不停步,高质发展稳驭舟。森工集团扎实推进“事转企”改革,坚持“一企一策、一业一策”,逐步实现经营思路的彻底转变、人才管理的持续优化、组织机构的合理调整,切实以“物理反应”催生“化学反应”,裂变式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汇聚起干部职工向上向前的力量。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