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队员紧走几步赶快跟上,翻过这道山脊,就到羊草沟178林班了。”冰雪尚未消融的4月,一支由7、8人组成的森调小分队背着背包,在密林中负重穿行。
这支队伍就是绰源林业森林调查设计大队苏格河调查小队,招呼队友的是刘长海。刘长海今年47岁,蒙古族,中共党员。他在森林调查设计战线上已经奋斗20多个春秋,多年来,他用执着与坚守、忠诚和奉献,诠释着森调人的绿色的梦想。
1990年,从事3年木材采伐工作的刘长海被调到绰源林业局森调队苏格河外业调查小队,从此他就爱上了森调事业,凭着两条腿,踏遍了绰源生态功能区的沟沟坡坡。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寒来暑往,年复一年,练就了他过硬的业务技能和共产党人吃苦耐劳、引领示范的优秀品格。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多年来,刘长海始终恪守这一人生格言。他学历不高,却有股钻劲,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学习林业政策,钻研业务,调查规程他都熟记于心。近几年,森林调查技术更新快,需要掌握从手工制图变为电脑制图等多项技术要领。为了使自己尽快掌握新制图软件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他守着电脑诚恳地向技术员请教。
一次,在塔木兰沟系的一个帐篷里,测量一天的队员们都休息了,刘长海却借着笔记本显示器亮度,还在反复地练习,不断摸索软件程序的应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了森调队的业务尖兵和计算机操作能手。
为了适应企业转型发展需要,2015年,林业局下达了千余亩的森调任务。乍暖还寒的春季,苏格河调查分队走进大山。刘长海穿着厚重的调查服,背包里放着百米绳、GPS、卡尺等测量工具,跟随小组成员开始了新年里新的征程。他和队友们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就喝山涧水,饿了吃口馒头咸菜。一天的现场调查结束后回到驻点,刘长海还要整理内业数据,利用制图软件电脑绘制调查设计平面图,制作塑封标牌,把测量数据及时反馈给技术股审核,往返于现地和局址。他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每次森调队技术比武活动中得以验证,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受到了领导赏识。
刘长海不仅是个业务“多面手”,也是个“有心人”。每次调查出发前他都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范措施,他默默的把防范备品准备齐全背在身上,以便大家随时使用,争取最大程度的减少潮湿受凉、蚊虫蜱虫叮咬导致的职业病。调查结束回去途中,他总是骑着摩托车走在最后压阵。有一次,突遇大雨,他和队友们骑着摩托车赶回驻点的途中遇到同事摩托车发生故障,他立即冒雨帮着排除故障,回到住处已是一身泥水,大家都明白了他每次走在最后面的心意。
刘长海不仅是“有心人”,更是“热心人”。刘长海虽然自己不富裕,但在工会组织的帮扶活动中,他积极捐款捐物。闲暇时,帮助经营烤鸭店的困难户粉刷店面,运送燃煤等,谁有困难了,都很自然的想到他,找到他,刘长海随叫随到,尽己所能热情帮助。他说:“我是党员,群众有困难想到我是说明对我的信任。”
“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话成了刘长海的自觉行动,成为他的人生坐标和崇高追求。
刘长海总是先学一步、先行一步的人。按照林业局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他及时学习掌握中草药种植培育技术,在自家地里种植了中草药,成了绿色产业示范户、带头人。他主动为种植中草药家庭经济户做示范、做讲解,与大家一起创业致富。有采伐经验的他在每年森林综合抚育中,年年充当油锯手干在前面,丛林间、雪地里,他充当开路先锋。在乌塔公路两侧植树绿化任务中,挖坑、扛苗、栽树、浇水、圈围栏,什么活累,他都主动干。“一看到亲手栽下的樟子松绿成了一片片,我心里就十分的惬意和满足。”刘长海把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感觉到的美,已经深深根植于心中。
去年9月,苏格河林场“十个全覆盖”工程正式启动。刘长海与同事们一起拆除危旧房屋,清理规整旧板皮,拆除东倒西歪木杖子,手磨破了、脸晒黑了,嘴唇被风吹干裂了,他全然不顾。为居民建设标准化仓房时,刘长海立柱角、锁口超平、穿钉锯板,各道工序样样精通,成了行家里手,处处干在前面。在他的带动示范下,他们所承建的仓房建设速度快,质量高。手钉钉子震麻了,腰累痛了,他一看到身旁飘扬着 “党员突击队”鲜红的旗帜时,热血就沸腾,全身充满力量,双肩感到责任,升华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境界。在耳房改造中,搭框架、建结构、换顶瓦、贴墙身,他技术全面,勇挑重担。为如期完成繁重的任务,他和同事们顶风冒雪,起早贪黑,克服困难,为家乡建设甘洒汗水而无怨无悔。
刘长海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有的是工作激情、魄力、干劲和甘愿奉献的朴实情怀。他热爱家乡森林,热爱家乡山水,热爱家乡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刘长海卯足了劲,用“守正、厚德、务实、勤勉”为自己代言,用行动体现自身价值,用创新、奉献的时代精神书写出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包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