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坚持系统治理,完成人工造林1.96万亩、植被恢复3.5万亩、补植补造33万亩、森林抚育29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778亩,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570亩。坚决贯彻自治区林长制工作要求,初步建立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新机制。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处置案件(图斑)3153件(块),恢复植被2.4万亩,追缴罚金285万元。完善森林火灾“天空地”立体防控体系,组建了300人的航空消防特勤突击队,锻造了一支“关键时刻听指挥,危急关头冲得上”的生态铁军,连续四年未发生人为森林火灾。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年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919起。编辑出版《大兴安岭植物志》,填补了我国山脉卷植物志的空白,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兴安岭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确保了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得到显著提高。
聚焦重点培育产业定位,不断明晰产业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注入资金1.5亿元组建旅游公司、碳汇公司、林下产品公司,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额尔古纳界河游码头等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北、东、南3大板块,5条精品线路和秘境大兴安岭系列旅游产品。投资212万元完善道路标识系统,内蒙古大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全线贯通。搭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积极对接核心客源市场,全年接待游客75万人次,实现产值近7000万元。碳汇产业实现新突破。开发储备国际国内标准林业碳汇项目9项,正在开发碳汇项目8个,3个VCS项目完成咨询服务招标和签约,5个CCER项目完成了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挂牌销售VCS碳汇产品8笔,交易金额1465万元,累计成交2100万元。组建电子商务公司,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日均销售额突破3万元。推进兴安石油公司内部整合重组,完成2个民企加油站挂靠清理。与中石油国林油品销售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定股权多元化配套方案。全年销售成品油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主动进行央地对接、京蒙对接,与中国林业集团、中粮海优(北京)有限公司等央企签订合作协议。鼓励功能保障类单位“走出去”,森林调查规划院、生态研究院林业司法鉴定所、航空护林局等单位积极开展技术输出和跨区域合作,创收近2000万元,探索出生态产业化新途径。202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5.67亿元,增长9%;实现净利润1.27亿元,增长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