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加强作风建设,关键是如何落实。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再好的计划和规划,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再好的愿景都只会停留在图纸上、文件中,而不会真正利于发展、惠及群众。
深入剖析机关作风问题,我们会发现,行为方式、工作状态只是表象,根子在精气神和能力水平。当前比较突出的作风问题,集中反映在对改革发展新常态的不够适应上。有的是能力不足“不能为”,有的是动力不足“不想为”,有的是担当不足“不敢为”。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我们定下的目标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在困难挑战面前就不可能闯出新路子。
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性和生命。”干事创业,思想是第一粒扣子。积极性上来了,人就不会打蔫;有了精气神,就会充满激情和力量。积极性来自哪里?一是理想信念,二是职责使命。理想信念是“原生动力”,职责使命是“意志盔甲”,这两颗扣子扣好了,就会有“无功便是过”的价值判断,干事会觉得理直气壮、不干事会觉得如坐针毡。有的单位生机勃勃,有的单位变化不大甚至困难重重,说到底还是事在人为。拈轻怕重、敷衍塞责,问题只会越拖越多,矛盾只会越来越大;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形势就会越来越好,成绩就会越来越多。怕苦、叫累,发怵、畏难,别说理直气壮,困难来了恐怕连头都抬不起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是当前工作的常态。对党员干部来说,不能选择也不容逃避,关键是要学起来、动起来、操练起来,给脑袋多充电、给自己常赋能。学会靠能力解压力、用水平来摆平。
工作作风状况,取决于领导干部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说话稳稳当当,办事规规矩矩,为人诚诚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公私分明,公道正派,都会是强大的正能量,都会使单位和部门风比较清、气比较正。
领导艺术是正气也是才气。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林区各级组织可以通过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锤炼干部“能为”的本领,激发干部“想为”的动力,提振干部“敢为”的锐气。
纪律是自由的限度和保障,也是自由的基础和根据。哲人有言,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海。有规矩才能干成事,守规矩才能不出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讲原则、守规矩,各司其职、各担其责,主动向前、奋发作为,不推卸责任,更不敷衍失职。在不规避、不逾越、不破坏规矩的前提下干成事。
“认真就是能力,扎实就是水平”。任何一幅发展蓝图,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化为现实;任何一项科学决策,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惠及百姓。凡是有所作为和创新发展的企业,凡是突破阻碍和推动改革的地方,都和“认真”“扎实”这两个词有关。加强三级领导机关作风建设,既要善于激发动力,又要有效传导压力。通过进一步细化责任,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衔接、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督促、有检查,有效传导压力,激发工作动力。具体工作中,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注重从基层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各级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做好示范,从严从紧要求和约束自己,同时多深入基层看看,让各项工作抓得住、落得下。实践证明,一个干部摄入足够的基层营养,才会对基层情况十分了解,对群众疾苦牵挂在心,对基层工作的运转特点较为熟悉。在推进作风建设时,把促改革、抓发展、求作为、有担当作为着力点,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正风肃纪,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增强信心、取信于民。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认识更准,对现状和职位看得更正,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当此改革航船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发展正遭遇许多深层次矛盾挑战,深化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将各项改革和发展推向纵深,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持续努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