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泰戈尔小说中人性的反差

刘雪婷
2018-03-23
1944

       近日,我读了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的短篇小说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说中的人性对比与反差,读后发人深省,让我们永葆一颗纯净的心和宁静的魂,岁月因此而变得静好。
  泰戈尔写的《愚蠢的拉姆拉尔》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拷问世人良知的故事:拉姆拉尔富有的亲哥哥没有子女,他在临终前,委托拉姆拉尔代写遗嘱,内容是把哥哥名下所有的遗产都留给哥哥的续弦———现任的嫂子。当时在场的只有拉姆拉尔一个人,拉姆拉尔心里尽管不大情愿———因为拉姆拉尔的儿子也应该拥有继承伯伯部分财产的权利———还是如实代写了遗嘱。谁知回到家,拉姆拉尔遭到了妻子和儿子的责骂,嫌弃他没有为自己儿子争取遗产继承的利益。拉姆拉尔劝说未果,被妻儿逐出家门。拉姆拉尔的儿子伪造了伯父的遗嘱和签名———遗嘱内容是伯父死后全部财产留给这位侄子———并找同族的一些人作伪证,诬告自己的伯母伪造遗嘱。苦苦劝说妻子、儿子不成,拉姆拉尔气得两天不吃不喝。到了当庭对质的那天,形势对拉姆拉尔哥哥的遗孀很不利,丈夫遗嘱上的签字潦草得难以辨认,而且除了拉姆拉尔,她找不出当时在场的其他证人。可是,拉姆拉尔还是老实地承认,哥哥的遗嘱是真实的,自己儿子的遗嘱是伪造的。结果,拉姆拉尔的儿子被监禁,族人们都说拉姆拉尔很愚蠢,嫂子一方的法官说他是因为害怕而招供,哥哥的遗孀不领情、自己的妻儿怨恨他。最终,拉姆拉尔忧郁地死去。到底谁才是愚蠢的,谁才是明智的?如果我是拉姆拉尔,我会怎么做?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思考,在诚实守信和为富不仁之间,在维护正义和纵容违法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有多少人能像拉姆拉尔那样做出正确而艰难的选择?
  泰戈尔的小说《墙》也很有思想深度。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印度旧时代一位生活富裕的白领,他和妻子一开始感情很好。可是,妻子患了重病、无法生育子女,就觉得该给丈夫再娶个妻子。开始,丈夫不答应。妻子感觉丈夫是爱自己才不肯续娶,非常感动。后来,丈夫不甘心,自己就装作不经意提起续娶的事儿,说自己不打算再娶。当时的社会允许一夫多妻,实心眼儿的妻子真的给丈夫娶了八岁的童妻。她硬是拉着丈夫与童妻见面,让丈夫去陪伴童妻,渐渐地,丈夫越来越喜欢童妻,还背着妻子给童妻买礼物,不上班陪伴童妻玩游戏,不让童妻做家务,也轻易不进妻子的屋子。妻子的心被刺伤了,可是,她觉得自己爱丈夫就可以包容这些小事。童妻渐渐长大,骄横跋扈,逼着丈夫向妻子要首饰,丈夫对童妻言听计从。妻子把童妻找来,把所有的金首饰都给了她。童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她生活奢侈、挥霍无度,让丈夫为她花光存款和工资后债台高筑并因动用公款被解雇。最后,童妻因难产死亡,虽说家里又剩下丈夫和妻子两个人,他们之间已经多了一道不可跨越的“墙”。谁是痴情的,谁是负心的?谁是善良的,谁是邪恶的?妻子的贤良淑德、吃苦耐劳、舍己为人换不来丈夫的宠爱,也换不来童妻的感动,因为感情的天平不对等,丈夫和童妻输在了道义和良知上。
  还有,泰戈尔的小说《喀布尔人》描述了一位喀布尔人———在印度走街串巷做买卖的阿富汗小贩———与一位作家五岁的女儿米妮之间的友谊。在五岁米妮的眼中,喀布尔人幽默风趣、愿意陪伴米妮,愿意倾听米妮讲话,给米妮带来葡萄杏子等礼物,是自己的好朋友;在普通人米妮妈妈的眼中,喀布尔人贫寒、陌生、高大健壮,可能拐走小孩;在作家富有的邻居眼中,喀布尔人是下等人、好欺负,于是故意赖掉长期拖欠喀布尔人的购物款,最后激怒了喀布尔人———刺了欠款的富人一刀,并因此获刑入狱。多年后,喀布尔人一无所有地出狱了,还不忘来看看米妮。然而这时的米妮已经是准备出嫁的大姑娘了,不再像当年那样同他无拘无束地谈话。喀布尔人失望地坐在地上,从怀里拿出一张带着小孩泥手印的纸张,告诉说自己在阿富汗的家乡有一个和米妮同样年龄的女儿。这个举动感动了米妮的父亲,他给了喀布尔人一笔钱,使他能够顺利回到家乡。对于这位无依无靠、同为人父的喀布尔人,还有什么比理解和同情更实在的呢?五岁的米妮给了喀布尔人精神上的安慰,米妮的父亲给了喀布尔人物质上的帮助,二者同样重要。要是每个人都像米妮和她的父亲那样富有爱心和善心该多好。所幸结局皆大欢喜,彰显了人性之美。
  在岁月的长河中,泰戈尔的小说像璀璨的星星,熠熠生辉,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冯雪莉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