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明
思想解放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力度、开放的广度、深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就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大发展。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思想观念转变的新突破,是启动林区改革与发展新突破的总开关。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与时俱进才有出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人的思想认识就要与时俱进,否则思想就会落后于实践,落后于时代,以思想为指导的实际工作也会落伍。在林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林区的广大干部而言,不仅是一个能不能解放思想的问题,更是一个在实践中解放思想的问题,必须在思想上、思路上、思维方式上跟上时代步伐,顺应林区改革发展大势,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突出国有林区的“三生态”基本定位,经济经营融入市场,社会事业融入地方,逐步解决林区发展“单打独斗”“几不管”“几不靠”的问题。
科学的发展思路是人们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准确判断,对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揭示和运用。建国以来,我国林业始终走以木材生产为主发展道路,在为国民经济原始积累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林业经济发展矛盾积淀较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通过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一年多的实践,人们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了,就是要用解放思想的突破改革发展的瓶颈,找准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林区长期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形成一个以生态功能区为界、自成体系的经济板块、社会事业板块,这一特有的板块像一道无形的墙篱,阻断和影响了经济要素、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事业、民生发展、产业项目完全依赖林业行业的单一投入,造成了生态保护建设的“长板”功能不能发挥,经济社会的“短板”越来越短,形成了事实上的“孤岛效应”。如果现有的体制和发展模式继续维持下去,影响的是生态保护这一关乎国家民族的长远大计,影响的是林区广大职工群众同步达小康美好愿望的实现。林区一些单位常常满足于现状,沾沾自喜于已有的成绩,小进则满,不思进取,封闭保守,唯条件论,唯资源论,难以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长此以往,是不可能适应林区的新形势的,是不可能把握林区面临的新机遇的。我们要把握良机,要改革发展,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目标,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彻底转变依赖资源的思想,树立依靠资源,不依赖资源的意识;彻底转变搞不好经济的思想;彻底破除闭门发展的思想,打破以“林”为壑束缚,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以市场机制推进改革发展和生态建设。
思想解放是推动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永恒的、普遍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面对不同任务,解放思想的领域和重点也有所不同。国有林区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高端推动、顶层设计的改革。因此,改革具有根本性、系统性、全局性。全面停伐是质的变化,林区各单位和干部职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森林里的“活法”要变,“靠山吃山”的“吃”法要变,通过停伐倒逼林区彻底转变依赖木材资源的发展方式,转向依靠提供生态服务谋求发展的新模式。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职工群众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按新的要求干好工作。林区要发展,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脱离现实情况讲解放思想,只能是坐而论道,停留在口头上。解放思想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准确把握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达到廓清思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林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管理方式要变,那就是经济融入市场,全部与市场接轨,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经济要素,激发经济活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回归地方,由政府主导建设管理,推进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中央6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国有林区改革总体方案,转变发展方式,厘清体制关系,顺应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不再依靠木材向森林获取经济利益,而是要通过提供青山绿水、碳汇制氧等生态功能和环境服务来取得发展。我们必须动脑筋出智慧,不能仅仅在口头上讲改革发展,而要深入研究如何从那些不符合林区发展要求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拿出新思路,推出新举措,从而使党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单位:满归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