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兴国
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呢?就当前形势下,要在此项工作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突破,就必须立足实际,进一步加大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的力度,进一步解放广大干部的思想,提高认识,让广大干部理解、支持和参与此项改革,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一、健全机制,疏通干部“能下”、“能出”渠道
一是改进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对干部考核实行综合评价。要科学、准确、全面地考核评价干部,依据考核结果正确地对干部进行激励或淘汰,就必须抓紧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突出重点内容,改进考核方法,改善评价办法,考核出干部的真实情况。首先,要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指标。由于实际情况和层次的不同、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等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不能使用一个模式考核所有所有的干部;其次要简化考核程序,改进评价办法。要按照“于法周严、于事简便”的原则,适度量化评价指标,简化考核程序,实现内容和形式统一,目的和结果统一;最后要真正尊重和运用考核结果。要坚决依据考核的定量评价结果,决定领导干部的升降去留,实行岗位淘汰。
二是不断强化效能管理。坚持对每年拟办的实事以及重大工作进行分解细化,明确责任人的责任单位,完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实行重大事项和上级领导批示件专门督查、行政问责等制度,对机干部效能发挥不好、群众意见较大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和交流。目的是鼓励人人争先、激发人人创优。要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发生。强化效能管理就是打破传统的“吃大锅饭”制度,团体绩效表现不代表个体工作表现,奖优罚劣,奖罚分明。在党员干部中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有动力、人人有激情、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氛围。”
三是科学界定干部任职年限。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建立好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管理机制。“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很多干部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是一种终身制,严重阻碍了党政人才的合理流动配置。“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攻坚难题,是一项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复杂工作,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积极试点,建立起能上也能下、能进亦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改进方式,畅通和拓宽干部“能上”、“能进”渠道
一是拓宽视野,建立科学识人选人机制。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民主推荐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彻底打破行业限制,将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排名靠前但受职数影响没有任用和年终考核连续两年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干部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并采取组织培训、选派学习、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办法,在对后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全面提高其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群众威信。
二是积极探索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的方法和措施。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优先考虑基层和生产一线,特别是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且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干部。在选拔领导干部时,均优先在基层一线干部队伍中考虑。主要方法和措施是:提高认识,夯实一线出干部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的重大意义;统筹规划,形成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工作合力。
三、要逐步健全推进干部能下的相关辅助机制,切实解决“下”来干部的后顾之忧,保证干部出口畅通
一是探索实行经济补贴的有效办法。对“下”来的干部,包括离退休干部,根据其职务高低、任职年限,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贴,但不再享受现有职级待遇,从此去职为民;二是针对干部“除当‘官’不能从事其它工作”的状况,一方面从加大在职时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入手,促进其知识更新,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可向党政干部开放专业技术职务,使干部通过考核、考试,获得具备担任某些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以改变干部一旦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其事业就会中止、作用就会消失的不良现实;三是要抓紧研究和制定与社会保障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将党政干部的各项保险,纳入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切实解除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认定和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并努力疏通干部的出口,减少人为的阻力和障碍。
(作者单位:得耳布尔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