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兴 安 深 处

王琦
2024-12-27
1355

                                                                  邹建明

                                                             “安  达”(朋友)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我们局所在的区域是鄂伦春自治旗。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初期,这里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由于那里树木参天,枝叶遮蔽了天空,加之沼泽遍布,使得通行极为困难。在树叶茂盛、大地尚未封冻的季节进入这片森林,极有可能迷路或陷入沼泽,面临极大的危险。

  因此,勘测和选择局址、场址的工作只能在冬季进行。即便如此,仍有许多地方是拖拉机和爬犁无法到达的,携带的帐篷、设备、器材和给养只能依靠马匹驮运和人力背负,这就限制了食品携带的数量。

  在遭遇恶劣天气或特殊情况下补给中断时,我们不得不寻找有撮罗子(也称为“斜人柱”,鄂伦春语意为“木杆儿屋子”)的地方寻求帮助。撮罗子是鄂伦春族的传统居所,其建造过程首先利用几根带有枝杈的木杆,相互咬合搭成一个圆锥形的框架。随后,将二三十根长达五六米的桦木杆均匀地铺设在这些主架之间,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骨架上覆盖桦树皮或狍子皮,用来防雨和御寒。顶部保留一个圆孔,既方便室内生火时通风排烟,也确保了采光。在南侧则留有供人进出的门。

  鄂伦春族的朋友们成了我们的向导和得力助手,是我们最信赖的安达。他们传授了我们如何躲避恶劣天气、野外生存技能以及如何应对野生动物的技巧;在搭建地窨子时,他们伸出援手,并告诉我们使用“靰鞡草”(一种野生植物)填充棉鞋可以有效防止冻伤;当大雪封山,补给无法送达时,他们慷慨地提供兽肉、肉干和皮袍;在野外作业不幸受伤或被蛇咬伤时,他们会拿出珍藏的草药为我们治疗,并用马匹将我们送回场部医务室;每逢篝火节和重要节日,双方都会互相邀请,共同举杯,唱歌跳舞,表达深厚的友情。

  “阿里河呀,母亲河,青色的峡谷似摇篮,鄂伦春的历史从这里开拓;狩猎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党的阳光照耀着猎民的心窝------”这深情优美的歌声,源自鄂伦春人的心底,那悦耳的旋律至今仍在兴安岭的上空回响,表达了他们对党的感激之情,以及跟随党的坚定决心。

 

                                                       过 大 年

过年是林场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甚至超过了办喜事。

首先,张罗着制作新衣。对孩子来说,这是一年中难得穿上新衣的喜悦时刻。那个年代,大都是老大穿小了的衣服会修改后给老二穿,老二穿完再缝补给老三,真正体现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精神。

对于那些单职工家庭,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由于劳保服(工作服)数量有限,没有多余的衣物可以用来改小给孩子穿,这时他们就会感到为难,不得不去邻居家搜罗或借换布票,然后利用空闲时间,约上几个对脾气的姐们儿,一同下山前往局里购买。唯有局里的百货商店可以提供布料,若运气不错,还能遇到减价商品。若能额外找到可用的布头,那就更好了。此外,还可以顺便买点儿其他稀罕的年货,比如冻梨、柿饼子、毛磕(瓜子)以及鞭炮等。中午时分,还能到国营饭店,点上一碗甩袖汤,就着从家中带来的干粮,吃上一顿午饭。然后,大人和孩子们一起上阵,排队购买麻花(每人限购五根,并需出示粮票)。

接下来是准备食物。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依靠各种票证,四处打听小卖店的开门时间,竭尽全力挤进店里,用尽各种手段只为能抢购到一些肥肉膘、糖块以及烟酒。小年一到,你就会看到家家户户的灶台上烟火缭绕,热气蒸腾,人们忙乎着拿出攒了一年的面粉(特指白面)制作豆包和混合面馒头(将白面与玉米面混合),以备过年吃。有些人家会咬咬牙,买下几个猪肉罐头,剁上一大盆酸菜馅,邀请左邻右舍的娘子军,帮忙包冻饺子,正月里用来招待客人。年跟前,便家家户户从暖窖中取出蔬菜。首先将暖窖中的白菜、大头菜、大萝卜、胡萝卜和晒干的大葱清理干净,让它们慢慢回温,等待春节时享用。同时,钉几个盒子,缓一些冻土,挑选缓的比较好的大葱插进去,期待在过年时能吃上发芽葱。

然后便是清扫房屋和糊棚了。有些人家会设法找来一些报纸,这样做既节省开支又能使室内明亮。而有些人家则购买一些包装纸来凑合着用。余下的工作还有做灯笼,冻冰灯,以及竖立灯笼杆。制作冰灯需要排队借“巴勺子”(俄语:一种上粗下细的水桶),由于时间紧迫,只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冷冻,即使再困也必须不错眼珠儿地盯着,生怕冻坏了“巴勺子”赔不起。有技巧的人会在水中掺点儿红墨水,冻出彩色的冰灯,非常好看。 

年前如果运气好,不下大雪,局里的电影放映队会驾驶着“摩托嘎”(小型内燃轨道车)来慰问。夜幕降临后,男女老少都聚集在场部的小广场上,一边擦拭着鼻涕,一边观看《列宁在十月》。

三十儿晚上会提前一个钟头给电,并且一直到初三是整夜送电。然而,为了确保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每户人家仅允许点亮一个25瓦的灯泡。提前供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庆祝那些在山场上奋战了半年之久的工人们能够顺利下山,回家欢度春节。届时,整个林场的领导、干部、职工以及所有家庭成员将倾巢而出,前往车站迎接那些日思夜想、牵肠挂肚的亲人和老朋友。

在车站的空地上,一座凯旋门巍然矗立,横幅上悬挂着热情洋溢的欢迎标语。门框两侧装饰着表达敬意的对联,边框则由彩纸剪成的红花和绿叶点缀,两个上角装饰着场部仅有的两盏大纱灯。四周竖立着杆子,挂上了大功率的灯泡,营造出一片灯火辉煌、彩旗飘扬、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即便是在寒冷的冬日,人们也早早地聚集于此,翘首期盼着小火车的归来。

远处传来了嘹亮悠扬的汽笛声,刹那间,整个车站锣鼓齐响,鞭炮齐鸣,掌声、口号声响成一片。工人们纷纷跳下平板车,各工队队长和指导员迅速整队,向林场主任和书记简短汇报后,列队接受林场领导的致敬和慰问,然后解散回家。

妻子们急切地想要冲上前去,却因羞涩而犹豫不决,怯生生地望向自己的丈夫。唯有老人和孩子们急不可待地挤向前,工人们轻抚着久别的儿女,紧紧拥抱久违的老父亲。他们凝视着眼前的亲人,絮语着关切的问候。家人们接过他们肩上沾满尘土的行李卷,拿过他们手中满是污渍的包裹,一家人相拥着踏上归家的路。

瞬间,整个林场的灯光亮起,犹如发令枪响,宣告着新年的到来。鞭炮声不绝于耳,偶尔有二踢脚在空中炸响,整个林场灯火辉煌,锅铲交响,香气四溢,大人呼唤,小孩欢叫,一片喜庆的喧嚣。

待到午夜,酒足饭饱的人们便开始走家串户,拜年问好。林场内人潮涌动,喧闹声此起彼伏,这种欢庆的气氛会持续至黎明时分,这便是真正的过年守夜。而那些无法回家的知青和下放人员,也会受到同事和领导的邀请,一同回家共度佳节。而初三过后,又将面临亲人离别的时刻,又会上演一幕“父母叫儿上山场,妻子送郎去远方”的场景。

妻子会将精心炒制的卜留克咸菜和用肉末炸好的大酱分别装入罐头瓶中,再将从国营食堂购买的麻花用纸包好,将装满饭盒的咸鸡蛋,一一放入男人的行囊。尽管男人一边撕巴着一边说:够了够了,队里啥也不缺,留着给孩子们吃吧。但妻子还是趁他不注意,又偷偷地再塞几个进去。

正月十五是最为重要的日子,整个林场挂满了红灯笼,它们将天空染成一片红霞,与东山顶上那轮明亮得如同透明冰块的圆月交相辉映,光芒四射,宛如白昼。家家户户的大小灯笼和冰灯也都亮了起来,空地上用柈子浇上柴油拢起篝火,松明子点燃后插在四周的雪地里。用锯末子混合柴油,每隔几步便堆起一堆,摆成各种图案,燃烧成一幅幅灯的画卷,仿佛天上的星星坠落人间,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一群群孩子们拎着用罐头瓶制作的灯笼,四处奔跑,嬉戏玩耍,宛如夜空中飘荡的萤火虫,闪着光,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